毕马威调查:企业高管支持大湾区规划 多样化被视为关键

受访者认为大湾区规划可能带来的好处主要包括增强企业的协同效应、更加自由的人才流动、更加有效的市场渗透能力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毕马威和香港总商会的一项联合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高管都支持大湾区规划,其潜在的收益包括更自由的人才流动和更广泛的市场准入。

这个题为“大湾区规划-驱动成功的关键”的调查于2017年6月和7月间进行,共收到了来自香港、广州、深圳及大湾区其它城市合计614位企业高管的回应。他们所代表的公司来自各行各业,包括制造业、分销、电子商务、零售和物流等。

调查显示,香港、澳门和广东共同创建大湾区的构想在受访者中引起了普遍共鸣,80%的人表示支持这一跨区域的整体发展,同时90%的人认为大湾区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正面的影响。

调查发现,受访者认为大湾区规划可能带来的好处主要包括增强企业的协同效应、更加自由的人才流动、更加有效的市场渗透能力等。68%的受访者表示最有可能受益于大湾区发展的行业是贸易和物流、其后依次为金融服务(62%)和创新技术研发(60%)。

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最早由深圳提出。2014年,深圳首次把“发展湾区经济”写入了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力争打造世界一流的湾区经济,重点打造前海湾、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等湾区产业集群,借此将深圳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城市。

去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广州、深圳携手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今年3月,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首次出现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

毕马威中国南方区首席合伙人施展芳表示,大湾区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区内的合作水平。这包括明确大湾区内各城市的核心竞争优势,并探索它们之间优势互补的方法。例如,香港可以继续增强其在金融和专业服务领域的优势,深圳可以利用其在高科技制造和创新方面的专长,而广州和东莞则可以发挥它们的制造能力。因此,大湾区有能力成为世界上最多元化的城市群。

香港总商会总裁袁莎妮表示:“企业可以利用香港‘一国两制’的优势,既是中国的一部分,又拥有自己的法律和金融制度。企业也可以利用香港作为中国与世界来往的大门,发挥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以进行融资、资产和风险管理、公司财务、保险和再保险,以及离岸人民币等业务。”

随着大湾区的发展,它的影响力可能超越地理边界,成为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关键纽带。

调查显示,有37%的受访者认为大湾区的经济规模有可能在10年内媲美东京湾区,有32%的受访者认为大湾区能够挑战旧金山湾区的地位,有28%的调查者认为大湾区的经济规模能挑战纽约湾区。

大湾区规划的成功取决于许多因素。65%的受访者表示,地方政府的支持是大湾区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毕马威中国香港区管理合伙人刘麦嘉轩指出,虽然完善区域内资本、人员、商品和服务的流动是大湾区成功发展的必备要素,但最紧迫的问题是区内政府能够在广泛的领域开展合作,这包括经济政策、环境和运输问题以及监管方面的和谐一致。

这方面的关键在于提高政府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水平,只有13%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大湾区各城市之间有明确的角色分工。这表明,大湾区内的城市角色目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叠。向前推进的一个方法是制定试点方案,以促进区域内人员、货物、服务和货币的更好流动。 《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和广东自贸区便是这些措施的例子。

此外,受访者还指出了大湾区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有60%的受访者提到了保护主义,同时有53%的受访者担心地方政府之间及内部的各自为政。

袁莎妮建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可以成立一个大湾区办公室来协调提出建议、制定策略和政策方向。大湾区办公室负责明确香港在该区发展和经济增长方面的潜在参与作用,与该区有关政府进行协调,及向公众传播有关大湾区的官方信息。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