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新片《芳华》突然宣布撤出国庆档。
作为一部已经拿到龙标并开始路演的电影(包括前晚主创都还在深圳大学进行路演),如此紧急的撤档把宣传、影院、媒体都打了个措手不及,加上原因不明,一时间议论纷纷、猜测云云。

《芳华》撤档官宣
有人认为此事与《证券日报》前日刊登的一篇名为《冯小刚再陷业绩对赌困境 《芳华》票房七亿才能回本》的文章有关。

其他媒体转载的该文章
随后,《芳华》的宣传方伯乐营销的CEO张文伯特地在微博发文澄清:
《芳华》的撤档与《证券日报》文中所说的“七亿回本”毫无关系,同时“七亿回本”的说法也纯属误导。
该文作者署名为《证券日报》见习记者谢若琳,她按照1.3亿的制作成本及多家分账计算,认为《芳华》的票房起码要达到近7亿,冯小刚的东阳美拉公司才能实现对华谊兄弟许下的业绩承诺,否则,冯小刚就要以现金补足差额。

文章称:《芳华》票房收入起码要达到近7亿元,冯小刚才能安全过关
虽然是见习记者的一篇小稿,但却被多方转载或引用其观点,在业内引发热议,更是将冯小刚送上了微博热搜(张文伯文中有提到)。

多家媒体引用7亿回本观点
张文伯在回应文章的标题开宗明义:
让“七亿回本”见鬼去吧!

他表示,七亿才能回本的算法是错误的,读者都被这个亮丽标题给误导了。随后指出谢文中的两大“硬伤”。
第一,谢记者并不知道东阳美拉在《芳华》一片中的投资比例,以及分配方式。

他指出,计算收益,除了国内票房,还要看海外票房、互联网及电视版权以及植入广告等方面,而影片的真实制作成本和宣发投入都是核心商业机密——后面他还援引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上个月发表的一篇长文的观点,表示这类商业机密“连行业内的所谓消息灵通人士也都搞不清楚,何况业外普通人”——从而点出,“七亿回本”是一个“根本错误的结论”。
第二,凭借冯小刚导演掌握的行业资源,东阳美拉要完成业绩承诺,不会只凭《芳华》一部电影。

张文伯指出,东阳美拉投资的项目还包括湖南卫视的定制剧《火王》,其预售收益给东阳美拉带来的利润可能比《芳华》还要高。因此,认为《芳华》不能回本就代表东阳美拉业绩不能达标也是错误的。
总的来说,就是《芳华》撤出国庆档与“七亿回本”这个观点“没有任何因果关系”。
此外,他也顺便澄清,撤档与影片的预售成绩低也没有关系:

预售票房的高低与发行公司的票补策略有直接关系,谁的促销力度大,下的9.9的票多,谁的预售成绩就会相对更好一些,预售的票房与最终的票房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
总结下来,张文伯想说的就是《芳华》撤档并非担心国庆档竞争激烈、难以取得票房佳绩而犯怂当逃兵。只是,他也没有给出明确的原因。
事实上,很多媒体也倾向于相信他的说法,其中的内情恐怕不便为外人道也。

片中有对战争的残酷展现
关于张文伯的回应有个小后续,目前看来,那篇文章已经从《证券日报》的网站撤掉了,电子版版面上可以看到,但点开是一片空白。

《证券日报》网站上9月22日的电子版

同一版面的另外一篇新闻可以点开,但《芳华》那篇点开为空白
据说,记者谢若琳也给出了个人声明,其中针对张文伯的回应做出了三点解释:
第一,她的文章说东阳美拉2017年的业绩全凭《芳华》是基于公司公告做出的判断。
第二,她的确不知道各家公司的投入分账比例,因此假设东阳美拉是唯一制片方来计算,“近7亿”是“非常严谨的措辞”。
第三,作为财经记者,她从来都以“新闻十大基本原则”为底线,但文章遭到了其他自媒体的“借机炒作、过分解读”,这是她没有料想到的。

有人将她的声明整理成了这张图片
最后,她也对《芳华》的改档表示遗憾,并表示“精彩的内容总是不怕迟到”。
确实,好饭不怕晚,而且比起改档的种种内幕,观众更关心的是能不能看到一部好电影。目前《芳华》的豆瓣评分7.6,在路演中也获得了大量好评,我们期待能尽快听到《芳华》重新定档的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