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女掌柜在中国建了个病患界分答 病友互喂鸡汤

今日,“脉灯”创始人Marine Mallinson向铅笔道宣布,已于今年4月完成种子轮融资,投资方为来自高盛、美国对冲基金、英国投资机构及英特尔等企业的几位高管。

◆Marine Mallinson称,医患之间的矛盾很多都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文| 铅笔道记者罗正臣

“脉灯”是一个为病患打造的信息共享平台。病患们可以在该平台上以问答形式获取相关疾病知识,模式类似于病患界的“分答”。与其他医疗App不同,“脉灯” 将不会涉及撮合医患交易,也不会为病人提供医疗问题解答。

据了解,该App将于本月21日正式上线。

注: Marine Mallinson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内容真实性负责。铅笔道作客观真实记录,已备份速记录音。

“脉灯”(MedAnt)是Marine Mallinson的第三个创业项目。与此前从事投资工作不同,她从15年前便迷上了做企业家的感觉。据她所说,更享受一手创立出一家公司并把它最终卖给PE的成就感。

4年前,Marine曾负责开发连锁私人医院项目。但一位外国人想在中国内地开设私人医院谈何容易,因为有种种限制,Marine建设医院的计划泡汤了。“中国医疗环境比较复杂,私人医院只能为有消费能力的小部分人服务。”

而在考察私立医院业务链条时,Marine看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医生和病患之间的沟通常常成为矛盾冲突根源,原因在于双方所获得的信息高度不对等。“医生因为工作繁忙,有时候很难顾及到病患心理感受,而病人更是不愿相信医生诊断结果,致使其对医生心生偏见。”

Marine想到,中国的病患群体人数庞大,与其创造基础医疗设施(医院),不如先提升病患们对疾病的认知,创造出一个连接病患的平台,让他们在上面分享经验体会。

◆“脉灯”使用界面

于是,去年9月,Marine找到了曾经的合作伙伴,现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治医师李雪非,共同创建了“脉灯”。“李医生对医疗行业更为了解,且有一定行业资源,在创建医疗类型App上会有帮助。”

“脉灯”是一个连接病患间沟通交流的应用平台。病患们在该平台上可以通过问答形式,获取相应疾病知识。“与连接医生和病患的平台不同,我们并不会在脉灯上撮合医患关系,也不会让病人在平台上获取医生对于疾病的诊断,因为这些(模式)在中国已经有人在做了。”

Marine为“脉灯”赋予的差异化在于为患者提供情感帮助和依托。她希望病友们可以在该平台上敞开心扉,从而得到超越生理病痛的心理满足感。

为达到该目标,Marine瞄准了类似“分答”的付费问答模式。在该平台上,病患们可以提出关于疾病的任何问题(生理、心理皆可),而有相似病史,或正在经历同样病痛的病患们则可以在问题下应答。“如果一个人正在经历癌症化疗,有着同样经历的病友们会为他提出一些恢复建议及心理安慰。”

对于相对棘手或有针对性的问题,提问者可以设立有偿问答,而“脉灯”则计划从每次问答交易中以抽佣的方式获得盈利。“为了保证该平台不被广告‘污染’,我们会设立监管系统来保证交流内容的纯净性。”

◆“脉灯”核心团队

现阶段,“脉灯”产品主要针对两种用户人群:癌症患者及眼疾患者。据Marine所述,眼疾患者在中国已经有超过2.5亿人,而80%的青少年人群都有着眼疾病困扰;而每日多发约12000起新癌症案例也让该病患群体极速扩张。

Marine为“脉灯”的用户规模扩张设定了三条路径。首先,公司将会利用多媒体渠道,在各社交平台发布关于App的相关文案,以获得导流;其次公司将会与个别KOL合作,通过他们的粉丝实现用户转化;最后,他们会与同健康有关的软件公司合作,从而获取用户。

编辑薛 婷 校对徐茂祝

如需转载文章请联系铅笔道微信客服号铅笔道大芯芯(微信id:qianbidao2017)获取授权资质,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