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合社“嫁靓女”,谁能打动24亿英镑险企Beazley芳心

从投资能力上讲,Beazley与劳合社旗下的其他公司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2016年投资收益率2%,比起劳合社同期2.2%的投资回报率并不突出。

劳合社旗下三家上市险企公司之一,业务上以职业责任险为特长的多元险种、美国收入占65%的全球公司,综合承包收益率达89%,正处于高频收购扩张期,约吗?

300年劳合社风光不再,近年来旗下会员单位纷纷被收购。为了为有意向的中资企业寻找潜在标的提供帮助,上篇文章中小编为大家盘点了以“颠覆传统”为标榜的Hiscox的情况。这一篇我们将视野转移到另一家同样以多样化、特殊险以及资本运作见长的劳合社旗下上市公司—Beazley。

截止周一(9月11日)收盘,Beazley(LON:BEZ)最新市值为24.36亿英镑,总在外流通股票5.23亿股,P/E 为14.64倍。2016年公司实现总保费收入约21.96亿美元,净保费收入18.54亿英镑,税前利润2.93亿美元,净利润2.51亿美元。公司总资产达70.09亿美元,净资产14.84亿美元,ROE18%。

Beazley5年股价走势,单位: GBX(0.01磅)来源:雅虎财经

特殊险为核心,并购支撑起多样化战略的保险后起之秀

Beazley成立于1986年,最早与Hiscox是同一家公司Beazley,Furlonge &Hiscox。1992年Hiscox被收购剥离出去。与劳合社300余年的历史比起来,Beazley无疑是保险业的小字辈公司,然而,仅仅在成立16年后,2002年Beazley成功IPO融资1.5亿英镑。目前,Beazley是劳合社旗下仅存的3家上市公司之一,其余两家为Hiscox和Lancashire Holdings。Beazley的旗下险种业务繁多,共计6大板块,分别为人寿和健康险、水险(包括船险、货运、能源、航空和卫星险)、政治险(包含政治和恐怖主义险)、财产险(包含商业地产、小型地产业务、珠宝商和家庭、工程险)、再保险以及特殊险。在各个细分险业务单元中,特殊险是Beazley的特点所在,也是其保费收入最大的一块业务,大概占总保费收入的一半。旗下的险种也很丰富,包含科技和商业服务、针对小企业的特殊险种、针对职业人士的特殊险、管理责任险、健康相关特殊险、绑架与赎金保险。据国际知名保险经纪公司资深人士介绍,Beazley在业界比较擅长的是职业责任险,例如针对会计师、律师、医生和工程师提供的职业相关保险;还有针对公司高管的管理责任险种。另外,作为劳合社起家的项目,其水险方面在业界也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可。不过,由于近两年国际航运业的不景气,其水险的保费收入已经从2011年的大约3亿美元,下降为目前的2.5亿左右的水平。

Beazley的特点可以用“多样化(Diversification)”这个词来概括。作为一家规模不大的保险公司,其通过在诸多领域的险种布局来加强自己的业务拓展。即便是在业务相对集中的特殊险领域,其险种仍然是很分散的。这种战略或许不容易形成规模和效率优势,但是优势在于风险的分散。比如在大灾频发的2011年,前篇介绍风控能力不弱的Hiscox还是没能保持盈利,而Beazley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这和其相对分散的经营战略有很大关系。

而Beazley的多样化战略是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达成的。自2002年IPO之后,Beazley从2006年开始,便开始了一系列频繁的资本操作。其并购和剥离的频率非常高,收购标的的经营险种也非常广泛。从某种意义上说,Beazley现有的业务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收购建立起来的。

2006年,以2826万美元收购人寿和健康险公司Santam Corporate UK。2007年收购保险经纪公司Sapphire Blue,并在2011年将其出售给美国伊利诺伊州保险机构Ryan Specialty Group。2008年以3750万美元收购承保代理人Beazley Underwriting Services。2009年收购商业和职业险公司First State Management Group。2011年,收购针对公司保险的Australian Income Protection。2012年,以158万美元收购交易信用保险商EquinoxGlobal,并在2017年将其出售给英国保险公司Nexus Underwriting Management。2016年,先后收购医疗事故保险公司Marketform Managing Agency和水险保险公司TheLeviathan Facility。2017年,收购涵盖多项特殊险的保险公司Creechurch Underwriters。

除了险种的扩充以外,Beazley还在地域上不断的延伸。从最初英国的业务开始,目前其业务已经拓展到欧洲、美洲和亚洲国家。而且,美国已经成为其主要保费收入地。2016年,其保费收入的65%来自于美国,欧洲仅为14%,其他地区为21%。从这个意义上讲,Beazley已经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全球保险公司。

承保风控能力突出,投资能力平淡

虽然分散可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但是,在每个险种上的竞争力却要靠风控的硬实力说话。即便能够做到分散,如果在风控方面不能拥有相当的专业素养的话,公司的竞争力还是无从谈起。

Beazley在风控能力方面,表现还是比较突出的。从2016年年报来看,6个业务单元中有5个的Combined Ratio(CR,综合成本率)在100%以下,仅有寿险和健康险的CR在104%,由于寿险和健康险的保费收入在6大业务中排在较后的位置,这部分CR带来的影响有限,2016年其整体CR为89%。2015年的情况与2016年大致相当,整体来说,这一数据反映出Beazley较为突出的风控能力。

来源:Beazley2016年报,收入单位为百万美元

即便是在2011这样一个灾害频发,对保险特别不利的年份,Beazley在当年仍然保持了盈利,有6580万美元的净利润(虽然这一数值仅为2010和2012年净利润的不到1/3),应该说风控能力和其分散的险种布局共同作用,才使公司经受了这次波及全行业的严峻考验。

从投资能力上讲,Beazley与劳合社旗下的其他公司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2016年投资收益率2%,比起劳合社同期2.2%的投资回报率并不突出。其偏保守的投资策略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点。

总体竞争力上,2016年,其ROE达到18%,最近5年都维持在20%的水平。近两年被收购的原劳合社旗下的两家上市公司中,MS Amlin Plc2016年利润为负,2015 财年的ROE为11.3%;Brit Plc 2016年ROE为13.7%。相比之下,Beazley的竞争力还是稍胜一筹。

Beazley与中国会结缘吗?

Beazley的情况与上篇介绍过的Hiscox有很大的类似之处,从保险业的核心指标来看,总体上都算是好公司。虽然投资能力不是很出众,但在承保方面的竞争力还是非常明显的。然而,Beazley却不是一匹“驯服的良驹”,这家创立时间不长的公司似乎有着自己的野心和对未来的战略规划。

对于这样一家在资本市场上有经验丰富,在扩充业务方面有自己的战略布局的公司,恐怕很难接受被收购的命运,除非价格非常合适或者恶意收购的情况。

另外,从险种上说,Beazley真正的优势项目还是在其多种多样的特殊险。而这对于中国买家来说可能是“鸡肋”。一方面,中国内地保险市场在这方面的开发不多,市场有限,国外先进的经验很难被引入内地带来协同效应;另一方面,在国外来说,这些险种的扩张因其合约非标化明显,也很难通过资本投入在短时期内实现迅速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讲,收购Beazley缺乏最基本的商业逻辑。

然而,万事无绝对。随着中国全球化地位的提升,Beazley提供的许多险种虽然现在在中国并不流行,但将来却有广阔的市场。对于那些有志于在这一蓝海市场提前发力的保险公司,Beazley绝对是理想的选择。而中国这一广大的市场,对Beazley来说也是一大空白,抛开并购不谈,与内地公司可能会存在更多的合作可能和机会。

Beazley承保利润背后的风控能力是支撑其利润和发展的关键,而这或许是中国保险企业,特别是那些有志于进入特殊险这一细分的企业,最稀缺最宝贵的资产。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