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freestyle的演员不是好偶像

从社会经济文化层面来说,偶像作为娱乐人物,积极正面的形象是当下需要被大众理解的。自我和经济相结合,即自由的诠释角色时也需要有培养处于消费者位置的观众,满足感意识。

文学作品是当下多部电视剧的原型;偶像是娱乐的热门话题、每日头条的主角。在《春风十里不如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最好的我们》《微微一笑很倾城》等热播改编后电视剧中,演员一定程度帮助了文学IP赢得关注。

之所以电视剧如此受偶像青睐的原因有三个。

在1990年代末至2000年初,偶像大部分还是歌手,主要收入来自音乐市场。例如第一代偶像中,邓丽君的华语唱片总销量就达到了15000万张。到了2000年中半期,唱片公司逐步减少唱片的推行,改为音源出售,即数字音乐市场。多次位居亚洲发卖榜单榜首的周杰伦,累计销量最多的是2006年专辑《依然范特西》670万。偶像作为“大众商品”的市场随音乐市场发生了大大萎缩。

而到了2017年现在,音乐市场呈现的状态几乎是免费,换句话说如今除了粉丝有多少人听“付费音乐”?销量过百万的偶像歌手人数屈指可数。所以为了新的收益,偶像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特别是,偶像的情况与其他明星不同,是经过经纪公司挑选、培训之后出现在荧幕前的人物。一批偶像的生成需要巨大的资金、人力投入,作为经纪公司使用新的战略是必不可少的。  

与娱乐和音乐息息相关的媒体环境也迅速发生了变化。2010年代,媒体不再限于CCTV、湖南卫视、凤凰卫视等卫星电视频道,得以扩展的以BesTV百事通为的IPTV和相继开播的音乐、文艺、双语形式的国际频道。同时,增加了以新浪微博为代表不同的信息平台和众多门户网站。

互联网和电视在当下需求大于供给的环境下,按照综艺节目情况,从创作时间和费用角度来说,与电视剧相比是低效率的。电视剧情况,利用已经有IP文学作品大大减少了创作时间和一组组关注度高的明星、后期宣传的成本,相对来说制作更容易。一部电视剧的参演人员,安插不同年龄段和定位的偶像,则有了吸引不同观众的可能性;古语有言“上下同欲者胜”,在媒体环境激烈的竞争下,独立偶像都需要一个“隐藏性”自我宣传战略。利用文学IP,不停留于对故事人物的诠释,人物富有自己的个性,是再创作的文艺价值。读者能否变为观众则是对不同参与人员各自的附加价值。

除此之外,偶像本身就是用于崇拜的对象,包含却不仅限于歌手、演员、导演等职业。吸引观众注意力则是偶像存在意义之一。娱乐的共通点是让受众者暂时脱离现实,其参与制作人员、项目、形式等无不是之创新。对比歌手,才艺的展示自然是需要有底气的作品和大量类似综艺节目的平台。观察当下,不得不承认“限韩令”还处于睡眼惺忪的状态。将文学作品应用于电视剧剧本推新偶像是迎合“快餐文化”一种新快捷方式。

从1990年代末偶像的创造就意味着偶像时代的打开,娱乐只是其多种呈现方式之一。而伴随着数字音乐市场建立与完善、商业角度的产业和媒体环境的变化以及其职业可选择的多样性,文学作品便凭借偶像的内容身份占据了娱乐的IP一席。

在第一代偶像出道时,电视剧全部在卫星电视频道播出。根据广电总局今年7月,电视剧的题材逐步神话、历史、穿越、都市等等得以扩充。再到当下,爱奇艺、新浪、直播等多信息平台的“繁衍”,以及相较IPTV低门槛的OTT服务,使得电视内容在互联网广泛传播。

然而随着互联网OTT服务发展,市场的需求量、竞争以及电视剧特性原因,高产偶像的电视剧的原型大多来自文学IP。

从具体实例来看。首先2016年8月在东方卫视和江苏卫视播出的《微微一笑很倾城》主要讲的是大学时期系花和校草因网络游戏产生缘分的爱情故事。主演郑爽和杨洋承担了演绎观众对于网游、大学爱情幻想的偶像角色。

其中男主角肖奈的学校风云人物、游戏高手甚至直接研发游戏的人物设定,“男神”的能力。例如在郑爽饰演的女主角贝微微主动打招呼后,“不巧,我在等你”这样获得了女观众的好评和印象的情节,帮助了演员杨洋偶像形象的塑造。该剧也在今年3月在日本上映,

由唐七公子同名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由连奕名、赵又廷、杨幂、黄梦莹分别饰演的擎苍、孙夜华、白浅(素素)、素锦四个人因封印产生缘分以及之后一系列爱恨情仇的神话故事。当然,文学IP和偶像相互作用,不仅是电视剧,电影、综艺等娱乐领域多维度多技术发展。同名改编电影也由刘亦菲、杨洋、罗晋主演8月3日影院上映。

特别是在文学作品成为扩张性IP之前,2013年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抓住了国内电子商业者间竞争的时机,其拍播同时进行的制作方式,为电视剧话题认知度,大热的“都教授”帮助韩剧打开了国内市场。同样还有2016年在网络平台享有热度的韩国KBS播出的《太阳的后裔》“太尉刘时镇”以及经典桥段的热传,电视剧受韩流影响,偶像男主角一定程度影响了制作和观众的反应。

如今,偶像早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明星,其成长过程的可视性和参与性影响着观众对偶像的选择,贴近生活的偶像角色更容易受的观众的倾爱。也是当下推行养成系偶像的特征,即偶像大众化。正如上文所到的曾经深受观众喜爱的韩剧和“文学电视剧”,尽管偶像歌手的效应是事实,但是文学作品通过电视剧的演绎,产生新的偶像或者偶像IP也在时代中存在。

由2016年4月在爱奇艺播出的电视剧《最好的我们》,故事的时间点集中于高中生活,“真实”的矛盾和努力让观众产生同感与共鸣,体现出了角色的个性和意志,使得演员在剧播出后获得人气,偶像形象得以稳定。同样还有经改编于今年7月优酷上映的都市情感剧《春风十里不如你》,备受瞩目的演员张一山和周冬雨饰演的饰演的角色在剧中也包含了长达八年大学生活情节。

从社会经济文化层面来说,偶像作为娱乐人物,积极正面的形象是当下需要被大众理解的。自我和经济相结合,即自由的诠释角色时也需要有培养处于消费者位置的观众,满足感意识。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