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梅梅
在粉丝的千呼万唤中,真人版《银魂》终于在9月1日,如期上映了。
影片汇集了小栗旬、菅田将晖、桥本环奈、长泽雅美、堂本刚等逆天强大的演员阵容,更有原作者空知英秋“钦点”的鬼才导演福田雄一,和他的老朋友室毅的强势加盟。众主创不惜形象纷纷掉节操,挖鼻孔、翻白眼一气呵成,除此之外,影片更将原著的经典吐槽完美承袭,笑料密集,惊喜不断。
《银魂》作为单行本销量超过5100万册的高人气漫画,在全世界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大家不仅被其天马行的“神脑洞”所吸引,作品中渗透出的“反鸡汤”式的走心哲理和“我就这样天下无敌”的银魂精神更是影响了一代动漫迷。真人版《银魂》也将原著的这一灵魂完美承袭。
凭借超强IP的光环、逆天的明星阵容以及经典的“吐槽风”,《银魂》上映首日就吸引了上千万观众走进影院观看。截止到9月1日18:00,《银魂》真人版首映日票房已达2023.7万,仅次于美国大片《敦刻尔克》,排名第二。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银魂》真人版当日的排片只有19.2%,但上座率远却高于《敦刻尔克》,可见实力不凡。
事实上,《银魂》真人版在日本的票房表现也十分喜人。自从7月14日在日本上映后,仅用一个月时间就收获了30亿日元的票房,观影人数超过230万,创下了目前2017日本本土真人电影票房的最高纪录。而该片不单票房一路飘红,口碑也是大丰收,并得到原著作者空知英秋的肯定。不少观众认为电影神还原了原作剧情,爆笑而充满思考,完美继承了原作“笑点与泪点齐飞”的特点。
所以,此次《银魂》真人版的引进无疑是在给国内的动漫迷送福利。而接下来的9月,还有两部日本动画电影也将在国内上映,分别是《声之形》和《刀剑神域:序列之争》。
一个月内如此密集地上映三部日本电影,也让观众开始质疑:什么时候中国观众变得这么爱看日本影片了?日本电影引入内地会是门好生意吗?
每年十几部日本电影引入内地,动画电影居多
可以看到,从去年开始,中国似乎已经对日本电影敞开了大门,越来越多的日本电影得以进入中国市场。而从这些进入中国市场的影片来看,动画电影似乎更受中国观众青睐,在动画电影中,又以经典日本动漫的剧场版为主。相比之下,真人电影不仅数量少,而且票房表现也大多并不突出。
据统计,仅2016年一年,就有11部日本电影引入内地,而且有4部的票房过了一亿,比如《航海王:GOLD》、《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火影忍者:傅人转》,其中《你的名字》更是狂卷近5.8亿票房。
再看看今年,除了正在热映的《银魂》,接下来的九月还有《声之形》和《刀剑神域:序列之争》两部日本电影排队上映。即便是在刚刚过去的不成文的国产保护月,也有两部日本真人电影参与了暑期档的票房之争。据悉,在今年剩下的不到3个月里,还有几部据传正在从日本赶来。
此前在今年上海电影节上,神山健治监督曾在观众见面会上宣布了自己的新作剧场版动画《午睡姬~我那不为人知的故事》将要在中国上映,同样,在上海电影节上被影迷疯狂抢票的《昼颜》电影版也曝出可能会进入内地。另外,新房昭之的动画电影《烟花》,《东京食尸鬼》《钢之炼金术师》《JOJO的奇妙冒险》真人版,还有《解忧杂货铺》真人电影,都有望引入内地。
其实,日本电影在中国大行其道也是最近两年才有的事,而此前,从2010年到2015年,一共才引入9部,其中2012-2014年甚至连续三年没有引进。而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内地银幕上也几乎难觅日本电影的身影。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影院突然如此豪爽地对日本电影敞开了大门呢?这或许,还得从国家政策和资本层面来全方位地剖析这一问题。
为了扶持本土动漫事业发展,日漫曾遭封杀过?
你可知道,日本动漫曾被内地封杀过?和今天的日本动漫在中国大行其道截然相反的是,几年前内地对于日本动漫来说可是“谈虎色变”。
日漫迷们应该还记得,从2000年3月开始,广电总局颁布了标志着“封杀日本动漫”的《关于加强动画片引进和播放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份《通知》源于地方卫视播放充斥着暴力场面的日本动画《北斗神拳》,在没有动画分级制的中国内地,一刀切式的禁令,让日本动画逐渐远离了内地电视银屏。
2006年,这份《通知》变成了“禁播令”,广电总局彻底要求内地电视台在晚上的黄金时间不能播出进口动画片。这份禁播令,让日本动画从内地电视银屏消失,直到内地视频网站开始版权收购大战,日本动画才又密集出现在内地的网络视频平台上。
但网络也非自由之地。2015年,一直与广电总局“相爱相杀”的文化部发文,对包括优酷、爱奇艺等29家网站在内的视频平台提出警告和处罚,处罚的原因,是因为文化部认为《进击的巨人》、《东京食尸鬼》等日本动漫“宣扬以暴制暴”,已被列入“禁播黑名单”,视频网站必须将这些动漫作品做“下架”处理。
一时间,日本动漫成为了众矢之的。当时有法制节目甚至以“《名侦探柯南》教导孩子如何犯罪”为由,大肆抨击这部以推理破案为主题的日本动漫作品。以上种种正好解释了为什么从2006年开始,被正版引进到中国的日本电影数量一直都非常稀少。
不过,内地的禁播令和视频网站的下架通知,也让国产动画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国家开始大力扶持动画产业,对国产动画进行大额补贴。虽然在扶持和补贴早期,为了尽快获取利益,有一部分粗制滥造的骗钱作品充斥着内地动画市场,但随着《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动画剧集牢牢守住了电视银屏,《秦时明月:龙腾万里》、“魁拔”系列和《龙之谷》、《大圣归来》、《小门神》、《大鱼海棠》等质量尚可且诚意可嘉的动画作品纷纷出现在大银幕上,内地逐渐对自身的动画水平有了信心。
随着国产动画慢慢成长起来,眼界大开之余也让“柯南”系列终于摆脱了“教唆小朋友犯罪”的帽子,其剧场版《漆黑的追踪者》在2010年于内地上映,2011年,另一部剧场版《沉默的15分钟》上映,上映两周便拿下3000万票房。2015年,柯南系列的第十九部剧场版《业火的向日葵》也顺利于内地上映。
被柯南敲开的内地院线之门,似乎也让日本动画公司看到了新的希望——既然中国的银屏上不去,那就攻占他们的大银幕吧!日本人很快便实现了目标:为了适应内地审查,他们在动画故事上尽量避开敏感内容,竭尽全力获取日本动画能够登陆中国内地院线的机会。2015年,一刀未剪的《哆啦A梦:伴我同行》成为黑马,在内地获得了惊人的5亿票房,日本动画开始了新一轮动漫文化输出的大戏。
作为日本电影在中国的破冰之作,《哆啦A梦:伴我同行》的成功无疑重振了中国电影市场对日本电影的信心,为日本电影的引进开辟了道路。同年,《名侦探柯南:业火的向日葵》上映,收获8000多万票房。
进入2016年,在中国上映的日本电影开始呈现出了大幅增长的态势。在中国上映的日本电影达到了11部,除了《垫底辣妹》和《寄生兽》两部真人电影之外,还包括《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火影忍者:傅人转》、《圣斗士星矢:圣域传说》、《樱桃小丸子:来自意大利的少年》、《龙珠Z:复活的弗利萨》、《航海王:GOLD》、《名侦探柯南:纯黑的噩梦》、《蜡笔小新:爆睡!梦境世界大突击》、《你的名字》等9部动画电影。
种种迹象都表明,中国市场已经对日本电影彻底解禁了,未来日本电影或将在中国迎来新的发展。
大批引进日本电影,会是门好生意吗?
近两年,一方面中国方面大举引进日本电影,另一方面日本方面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不少主创和主演开始陆续来华参加首映礼等活动,为作品的宣发站台,像去年《你的名字》的导演新海诚,还有今年《深夜食堂2》的男主演小林薰。
同时,日片引进内地的“窗口期”也越来越短,从此前日本上映之后一年甚至两年后才引入内地不同,现在缩短到了半年左右甚至两三个月,此次《银魂》更是7月份刚在日本上映,不到两个月就登陆了内地院线。这其中,中国电影公司参与日本动画的投资或发行,是日本动漫电影迅速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实,从资本的层面考虑,不管是日本电影把版权卖给中国,还是中国资本花钱引进日本电影,这其中都存在实实在在的利益关系。
要知道,日本动漫电影引进中国大多数是批片身份,即由中国发行方买断发行权,日本制片方不参与票房分成。目前,日本电影的引进成本相对较低,去年大热的《你的名字》版权费据传也只有1900万。而大部分引进的日本动漫在日本早已下映,算是“老电影”,加之BD/DVD这类实体光盘也销售得差不多了,所以引进价格其实相当便宜,这也为引进方获得高收益提供了可能。
与此同时,这些电影经过市场的验证“老电影”,因为有特定的粉丝群体,票房都不会太差。正如《圣斗士星矢:圣域传说》,虽然在日本本土的票房不佳,但无奈中国地区的死忠粉丝多,在低成本的批片成本下,最终获得的3786万票房可谓是收益丰厚。如此稳赚不赔的买卖,资本何乐而不为呢?
换句话来说,日本电影在中国市场受到青睐,和其以小博大的投资回报不无关系。
所以,随着近几年几部日本电影在内地的热卖,入局日片引进的玩家中也渐渐有了大公司的身影。比如《你的名字》让光线赚得盆满钵满,《火影忍者剧场版:博人传》的引进则有优酷的参与,爱奇艺影业协助推广了《樱桃小丸子:来自意大利的少年》,《寄生兽》则是由安乐影业引入。随着不差钱的大公司的入场,再加上日片在中国市场逐渐打开局面,版权费应该会水涨船高。
不过,不管怎样,和那些参与分账的欧美大片相比,作为买断片的日本电影,对于入局的中国买方来说,都是件稳赚不赔的买卖!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