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自己做对,再等对手犯错

经典战役里赢家的套路,多是先力争自己不犯错误,然后等待对方出错的时候一击制胜。

古往今来,有太多的战例值得分析研究;而商业竞争中,同样有很多案例值得总结反思。所谓商场如战场,胜败得失之间,多少英雄血泪史。

一般来说,如果交战双方强弱分明,弱势的一方往往会采用隐忍的方式,以避免更大的损失。而战争是要流血的,即便以强凌弱也会付出代价,杀人一万自损八千,所以聪明的强者也未必愿意靠打打杀杀过一辈子。

所以,战争多在势均力敌的情势下发生,或者弱势的那一方以为自己够强,能够和对方掰掰手腕较量一番。那么应该如何应战?

【自己做正确的事】

领军将领也好,企业统帅也罢,都应该在交战之前对战争格局做出基本判断,不敢说完全做到知己知彼,但整体概念要清楚,这是第一步要做的事。

第二阶段要根据敌我双方的优劣特点,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以及各种预案,组织资源选派将领,排兵布阵。

接下来,就根据战场上发生的变化以及信息的更新,及时做出判断和决策。古人说得好,要"以不变应万变";可是古人也说了,要"以变应变"。这是考量领军者是否具备"大将风度"的关键时点,面对新情况,要不要变?要判断战场的变化的真伪虚实,要决策是否驱动预先计划的改变,还要考量评估改变计划的成本以及不改变的风险和代价。

真要变阵的话,怎么变也是个问题,但这个时候决策的时效性往往是决定胜败的关键点。换句话说,就是决策必须"当机立断"。

对战争和战场格局做出准确判断,要立足于信息。以前的信息战,打的是信息不对称;信息都不通畅的时候,运气就非常重要了。而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同样难在决策前获得及时、完整、准确的信息情报,因为在海量信息中,不乏虚假的、错误的,甚至是对手故意传递过来的消息,要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情报,难度可想而知。

信息对于决策的价值毋庸置疑,但更重要的是领军者的头脑。一般来讲,要依据信息来进行科学决策;但实际情况往往要在信息不全面的情况下做出判断和决策。而更让人崩溃的是:这种决策不是百年一遇,而是时时刻刻都可能发生。如果单次决策的准确率是80%,那么连续十次之后还能"正确"的概率,也就剩下10%了。

很多事后诸葛亮者复盘时,都会笑话决策者的愚蠢和笨拙,其实在当时的场景,当时的压力之下,未必别人能做得更好,只不过历史选择了他而已。也许此前他已经做出过千百次正确的决策,只是一次失误,就从英雄成了笑柄。

【等待对手犯错误】

经典战役里赢家的套路,多是先力争自己不犯错误,然后等待对方出错的时候一击制胜。至少要让自己犯的错误比对方少,影响比对方小。如果交战双方都没犯错误,往往就拖成了相持不下的持久战,交战双方都是高手,但反而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布置好的棋局中一旦出现了"错误",对双方来说都是考验。

对于出错者来说,考验的是能否及时发现问题,能否及时修正错误,而且不能因为修正这个错误而犯其他的、甚至更大的错误。

对于另一方来说,能否及时捕捉到对手错误,采取相应的措施,成功准确地抓住对手的错误和漏洞,这是对指挥官的考验。

在势均力敌的情势下,为了打破僵局,要诱使对方犯错误,比如故意卖个破绽,让对方以为发现了机会。所以说,对于信息的识别也很关键:到底是漏洞还是陷阱?对信息的误判,也属于错误。

还有一点,就是人对信息的处理是有规律可循。如果领军者的思维定式被对手掌握,就可能针对性地设置诱导信息,这种情况下,出错的概率就更大了。

【结语】

对于这些观点,我觉得用不着举什么具体的例子,因为这些道理并不复杂,相信大家都能够想到很多自己熟知的案例,去自己体会。

虽然我们记住的多是出奇制胜的案例,但从总的数量来看,大多数的战争打得挺没意思的:交战双方实力悬殊,一方兵强马壮,装备精良,以压倒性的优势打得对手毫无还手之力,神仙也救不活。孙子兵法中所说的"以正合",实力才是关键。

所以说,为了战,更要注意平时的养兵、练兵,尽量少犯错误,将自己实力扩充到足够规模,这才是兵家的最高境界:

不战而屈人之兵。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