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喜茶上海走红后,“排队”、“打卡”、“发朋友圈”随即成为喜茶的关键词,也使其一举成为茶饮网红,如今这种热度也蔓延到了北京。进京的喜茶确实红极一时,但现在慢慢熄火,也让外界对它产生了诸多质疑。
排队7小时 催生黄牛代购
8月12日,喜茶北京两家门店同时开张,虽然遭遇雨天,但场面依然火爆,门口排起长龙。
8月22日,有媒体报道,开业10天,门口的长队明显短了很多,但顾客仍然需要付出半小时到1小时的排队时间。
一茶难求成为喜茶的常态,由此也引出了黄牛贩号。喜茶在北京的两家门店均采取限购措施,每人每次限购3杯,但打击黄牛的同时却催生了代购现象。
·喜茶三里屯店门口的长队
据代购者称,一杯喜茶的排队费至少30元,顾客会在饮品送达后以小费形式支付。目前,美团、邻趣等App上均可以代购喜茶。在邻趣App上,喜茶三里屯店的代购“排队费”为65元。
而喜茶在刚刚进驻上海时,排队最长可达7小时。另据杭州媒体报道,杭州有黄牛专门雇人买喜茶,排一次队付30元酬劳,全天100元。
关于谁在排队,喜茶创始人聂云宸表示,只有5%的人在传播,而剩下七八成人主要是因为好奇心而来。
饥饿营销遭遇多方质疑
作为网红店,喜茶的营销方式受到诸多质疑,主要集中在制茶时间长、故意放慢制茶速度、雇人排队、饥饿营销等。
对此,喜茶创始人聂云宸明确否认。但是,网友们却并不买账,“都是雇来的水军”,“15块钱站一小时,店长不让往外说”,“都是茶托,谁这么闲啊”,“现在加入还来得及吗,多少钱一次。”网络上充满了调侃之声。
·社交媒体对喜茶进京的报道
“这是他们被资本绑架之后的非常规营销方法。”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喜茶等企业在进行融资后,想在短时间内品牌和人气快速提升,很多都在采用非常规方法。
很多观点都指出,喜茶排队营销无法持久,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一旦失去消费者的认可,其进一步的营销推广也就无法持续下去。
而据南都记者报道,广州的喜茶排队现象已经减少,相比此前100~200人的排队队伍,现在广州喜茶店只有30多人,甚至有些店没人排队。此外,也有喜茶代购反映,相比2个月前,现在喜茶代购单量少单价低,喜茶在广州的热度明显在降温。
缺乏竞争壁垒 北京市场遇挑战
回头再看喜茶在北京的市场,尽管喜茶在北京赢得“头彩”,但其面临的竞争压力同样巨大。
目前,北京奶茶老牌有coco、快乐柠檬,新兴品牌也有贡茶、1点点、丧茶等。在激烈竞争中,喜茶热度能否持续?
与喜茶均价25元相比,其他品牌的价格更低,仅为10~20元,此外,制茶时间也较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
业内人士认为,喜茶模式易复制,未来能否持续火爆,关键还在于其品牌运营和产品销售能力。而此前其他的网红餐厅,如雕爷牛腩、小确幸、黄记煌、很高兴遇见你等,都是短期内借助营销手段爆红,但是,餐饮店的长期经营最终还是要靠产品。
为了应对这些回击和挑战,创始人聂云宸表示,喜茶将通过增加门店来减少排队,以增强用户体验。在他看来,解决排队最根本的方法还是增加开店数量。根据规划,预计今年年底,喜茶全国门店规模将增至100家。
IDG资本合伙人连盟和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对喜茶护城河和壁垒也达成了共识: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产品和供应链管理、门店管控和运营、管理模式等,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去慢慢建立和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