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在广州成立

8月25日,广州市金融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成立“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下称防控中心)。据介绍,这也是全国地方政府中第一家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也标志着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广州模式”正式上线。

广州市金融工作局局长邱亿通表示,广州市金融风险防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广州市目前共有约2万家类金融机构,数量远大于持牌机构。截至2017年8月15日,广州市经确认共有155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占广东(不含深圳)总数量超过50%,行业大部分集中在P2P领域(共114家),地域主要集中在天河区(共101家)。“大量类金融机构打着理财咨询、互联网+的旗号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带,有些在隐秘从事非法集资、非法传销、金融诈骗活动,风险隐患极大,整顿打击非常困难。”

“鉴于此,我局考虑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金融风险实现穿透式、无缝隙、多维度监测。”邱亿通表示。据介绍,防控中心具有三大功能:一是监测功能,全天候、多维度收集信息,广范围、深程度监测风险;二是预警功能,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筛选出高危、高风险信息,及时发出预警并提供深度分析作为工作依据;三是控制和打击功能,一旦目标监测企业出现违法违规等风险情况,可立即运用资金监管和统一清算模块的功能,对违法违规企业进行停止投资者开户、冻结资金等相关处置。

邱亿通还表示,下一步广州金融风险防控工作重点为“三个率先”——率先实现监管过程全覆盖,率先实现监管地域全覆盖,率先实现监管业态全覆盖。强化防控中心在地方金融监管中的核心作用,实现“四个业态全部接入”,即全市大的交易平台全部接入、全市P2P平台全部接入、全市小贷公司全部接入、全市融资担保公司全部接入。在此基础上,逐步将股权投资、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典当等其他地方金融业态纳入非法集资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监控范畴。“实现我市金融风险防控360度无死角,让违规企业无处遁形。”

据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负责人李杰介绍,该系统的P2P非现场监管模块正式上线。与该系统对接的P2P机构每日(节假日顺延)向非现场监管系统报送各类数据,涉及客户基本信息、企业基本信息、平台运营信息、项目(标的)及债权转让信息、公司股东及董监高信息、客户资金信息等18个类别。截至8月24日,该系统已对接13家交易场所和3家P2P公司。“更加成熟的二期系统将于年底上线,可实现更多类金融业态的接入和对监测企业的实时监控。”

李杰称,争取到2017年底,实现全广州市P2P、小额贷款、私募股权基金等企业对接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10000家以上类金融机构纳入非法金融活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监控范畴。

发布会上,邱亿通还通报了近期广州市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工作情况。广州市未出现较大风险事件,金融风险整体可控。7月末全市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10%,比全省(不含深圳,1.80%)、全国(1.97%)分别低0.70个百分点和0.87个百分点。广州银行杠杆率4.78%,广州农商行杠杆率6.02%,高于银监会关于银行机构不低于4%的杠杆率要求。市属两家法人证券公司和两家期货公司净资本/净资产比率都在80%以上,远高于监管要求(40%以上)。三家法人保险机构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达到356.8%、188%和120%,均大大高于监管要求(100%以上)。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杠杆率符合相关监管要求;融资担保公司担保放大倍数、审慎性指标等符合监管要求。

上半年广州市涉嫌非法集资刑事案件数量、涉案金额及参与集资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明显下降,与国内其他一线城市相比也处于低位。

此外,探索建立首席风险官制度。通过实施首席风险官制度,建立健全内部风险控制,落实风控责任主体,确保在重点企业、重点领域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