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治”接班模式可成为马云、任正非们最优选项

一种传承模式的选择,会影响并造就企业竞争优势,但单从管理学角度看问题,也许不够全面。

文|一波说

从台积电张忠谋到鸿海郭台铭,台湾企业界尤其是科技业普遍面临接班议题。

台湾“半导体教父”、 台积电创始人、董事长张忠谋,一直将创新当作成长的捷径,而在布局接班人的模式上,他也是敢于创新的企业大佬。由他首创的职掌轮调共治接班模式,引来许多家族企业竞相仿效,掀起一大波台湾科技业“共治”潮。

台积电的双执行长“共治”模式

今年6月发布的企业年报中,台积电首度提及传承计划,并称台积电非常重视公司的永续发展与传承。那么,掌舵人张忠谋是如何交棒呢?

2月27日,《用“萧何”还是选“韩信”? 烧脑!》一文中,提到今年春节后“张忠谋跌一跤,吓坏投资界”。该事件逼着86岁高龄的张忠谋连夜搭机赶回台湾,“现身” 说事,令谣言不攻自破。但夏威夷泳池畔这一跤,也让台积电的接班人问题浮出台面。

其实,早在2013年11月,张忠谋卸掉执行长职务后,就跨出了接班传承重大的一步。基于台积电日益庞大的企业规模及运营的复杂性,张忠谋让刘德音及魏哲家接任总经理暨共同执行长,分别负责不同事业体的营运决策,以分工合作的方式与张忠谋共同领导台积电,并同时直接向张忠谋负责。

在“三人共治”模式下,掌门人张忠谋有三大主要任务:

(1)仍暂时负责集团的财务及法务组织;

(2)仍持续指导台积电大的策略方向;

(3)以谨慎的态度与方法,顺利完全台积电的传承目标。

自双执行长上任以来,今后每个季度,他们将共同出席业绩说明会,直接与股东、投资人及媒体见面,并回答相关提问。这有助于提升市场对台积电“后张忠谋时代”持续成长的信心。预计,经过为期数年的传承计划执行后,张忠谋将正式辞去董事长的职务。

台湾科技巨头为何纷纷选择“共治”模式?

由于苹果公司新iPhone预期需求旺盛,为iPhone制造芯片的台积电,营业额持续在增长。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合约芯片制造商的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身价也水涨船高。因其直接及通过家族持有企业0.5%股份,首度进入美国《福布斯》杂志“台湾50大富豪榜”。

很有意思的是,台湾另一家晶圆代工“巨无霸”,排行全球第三代工厂的联电(UMC),也于今年启动“共治模式”。

联电创始人,公司荣誉董事长曹兴诚,与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号称“台湾半导体双雄”。他除了台湾电子大亨之外,还是很有影响力的华人收藏家。

2006年,曹兴诚因联电转投资大陆“和舰案” 被起诉,将董事长一职交给CEO胡国强,这就是联电传承史上有名的“胡治时期”。

2008年,联电为了使公司更趋年轻化、活力化与效率化,又进行了一次局部的组织调整。推举原财务长洪嘉聪为新任董事长,另外任命原营运长孙世伟出任公司CEO。

今年6月,联电董事会通过了新的高层人事变动,实行了与其在台湾地区最大竞争对手台积电相同的“共治模式”。只不过,与张忠谋“双执行长”三人共治稍有不同,联电实行的是自公司成立以来罕见的共同总经理制。

6月14日召开的联电董事会,通过执行长颜博文退休,并任命资深副总简山杰、王石为共同总经理,共同对联电整体营运表现当责,并直接向董事长洪嘉聪报告。

在台湾科技业纷纷开始“共治模式”下,全球工业电脑的领导厂商研华也不甘寂寞。

1983 年,研华由刘克振创立于台湾。除著名的工控机外,研华还是台湾少数积极投入物联网产业的高科技公司。

上周三,也就是8月16日,研华召开法人说明会,由即将升任公司执行董事的现任总经理何春盛公布,自下月起(9月),研华将实行“三人共治总经理”制度。

据台媒报道,传承计划是董事长刘克振亲自操刀,三人共治总经理分别是现任财务长兼资讯长陈清熙、现负责公司嵌入式运算核心事业群的副总张家豪,以及负责智能系统事业群的副总蔡淑妍。

目前,研华从制造、研发、行销到物联网,涉及产业领域很广,一个人管集团一大滩事,肯定是忙不过来,再者也不专业。

应该说,从台积电、联电到研华,从“二人共治”扩充“三人共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今天的高科技或者新商业领域,不光是透过资本的投资、人力的投入达到成长的目的与目标,更需要非常细分的创新与管理。

在求新求变求快的今天,一旦跟上领先者的步伐,晚别人一步,就要拉开很大的差距,甚至是永远落后或者被淘汰。像张忠谋,已是快攀上90岁的人了,面对瞬息万变的革新时代,要挑选一个与自己一样称心如意的“大家”来接棒,也非短时间可以做到的,也拖不起。

采取“共治模式”一个最大好处,就是既可以因对行业激烈的竞争挑战,还可以让接班群体可以在工作中慢慢学习传承,而且在相互学习中成为通才,未来更能掌舵企业的战略发展走向。

此外,“共治模式”下的接班,是二、三个人的共同接班,某种角度上可视为团队接班。在公司“强人”历史退潮下,不愧是比较好的选择,集体决策利于企业的持续及稳定。早前,郭台铭表示,今后的鸿海要团队接班,也是同一个道理。

“共治”模式可成为马云、任正非们最优传承选项

今年2月亚布力企业家论坛年会上,马云还专门谈了寻找接班人的看法。当时,马云明确表示,与投资人阎焱有过深入讨论,硅谷那套选取接班人的制度(从外面找人的模式),在中国很难嫁接成功。

在马云看来,阿里巴巴选接班人就是选一个接班的班子。他还明确表示,选择接班人不能搞赛马制,重要的是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让团队选出心目中的领袖。

再看看华为,任正非采用的是高度集中的民主集中决策机制。在重大运营战略决策上,有一个由股东代表选出的EMT小组来集体拍板,具体问题则交给由八名高管出任的轮值CEO负责执行。

华为模式并非完美无缺的,因为所有的安排,都是基于任正非这个领袖基础上展开的。

台湾企业界启动的“共治”模式,管理学人士或许不太认同。

“多头马车”现象,违背了组织结构设计的“统一命令”原则,或者说“垂直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上下级之间要形成一条纵向连续的等级链;一个下级只有一个上级领导;而多头领导(上司)的局面,严重影响了组织管理的效率。

应该说,一种传承模式的选择,会影响并造就企业竞争优势,但单从管理学角度看问题,也许不够全面。

在模式的选择上,除了考虑企业股权结构、税务法规以及金融环境外,还要顾及企业领导人的理念、公司的商业模式、家族治理模式等,也还要考虑行业竞争程度及发展路径等方面要素。

当年,GE的培养CEO制度,一度被奉为企业界标杆。他们同时挑选、培养3名CEO,若一个上位后,另二个自然要去职,这犹如“跑马选帅”。

可在马云看来,阿里不能搞赛马制这个培养接班人的老路子,这点我也认同。事实上,今天GE公司出现的问题,也是选CEO制出了问题。

今天的阿里巴巴,很难以“电商”一词来给企业画像,其掺入的领域之广已难以想象,用“共治”理念来布局接班、接手传承,或是一个最优的选项。

张忠谋在接班上那些“烧脑”的问题,其实也是马云、任正非们正迫切考虑的问题。至少在一时挑不出心目中那个理想接棒人之前,“共治”传承模式,可以是不错的权宜之计吧!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