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又双叒叕出雷人专利,这几年就没消停过

Google真的发挥了科技公司的超高想象力。

再没有哪一家公司像Google这样执着于“新概念专利”了,这不,最近外媒曝出Google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申请了一项“车身自动变软”专利获批。

据报道,车辆内部有许多由电缆、弹簧、杆子组成“张力部件”,可根据需要变得松弛或者收紧,从而调整汽车“外部刚性”。

如果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即将与另一物体接触,它们就会相应地做出改变:遇到车的时候,保持坚硬;遇到人的时候,适当松弛。

且不说可行性到底有多高,这种车身可变弹性的汽车只怕一般人是无福消受了。要说雷人专利只怕Google说第一,没人敢说第二了,只能说Google又来逗我们乐了。咦?车聚君怎么会说又?因为它这几年压根没消停过。

一、无人驾驶送货卡车专利(2017年)

今年年初Google申请的一个面向送货卡车的“无人驾驶递送平台”获批。

▲专利还暗示,锁可以用信用卡、NFC读卡器解锁。

按Google的说法,使用这个专利的卡车,其车身侧面会被分成多个货物隔间,并分别配有密码锁,当卡车将包裹送到指定地点时,平台会向取货人发送PIN码用以解锁取货。

当包裹运送完毕,卡车会继续向下一个送货点进发,或者回到仓库装载更多包裹。

点评:只能说这项专利的想法是好的,只不过卡车这么高,你让我们怎么取呢?而且移动取货的方式还不如直接将货物分拣到家,很难想象大家在街边爬车取货的囧样。

二、引擎盖粘蝇纸(2016年)

没错,真的和粘蝇纸是一个意思,按Google的说法他们将给无人驾驶汽车安装具有强粘性的车头以防止二次创伤。一旦撞击到路人,路人就会被牢牢粘在车头上。

而且为了避免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头车成为昆虫收集器,他们将会为粘性车头设计一个类似于鸡蛋壳的涂层,这种涂层在重物撞击时才会破损产能粘性功效。

点评:在冲击状态下还能黏住人,这粘性得有多大。虽然二次创伤可能避免,只怕这一身的衣服会报废了,另外我们能顺利从汽车上下来吗?而且后期维护费用只怕付不起啊。

三、识别警车避免被开罚单(2016)

没错,Google想到办法怎么识别警车了,简直完美了有木有。

据悉为实现这一目的他们分了两步走:第一,无人驾驶汽车识别出警车发出的蓝色和红色灯光;第二,利用一款探测系统,探测这些带有闪烁灯光的汽车是不是在靠近自己。一旦识别出警车在靠近自己,就会对车内乘员做出提示,避免被开罚单。

点评:想法真的很不错啊,只不过这会不会助长犯罪呢?只怕这技术过不了法律法规啊。

四、外置安全气囊专利(2015年)

外置安全气囊不算什么特别神奇的,沃尔沃就在V40上使用过,该外置气囊只会在车辆传感器监测到行人撞击时弹出,并完全遮盖车辆前挡风玻璃,保障行人安全。

但Google的想法则更加神奇。

首先气囊的打开时机会更“准确”,因为汽车上的各种精密传感器会对外部冲击进行预判和分析。

一旦有危险,电脑会迅速下达指令给充气控制系统,外部气囊便会撑开,借此降低猛烈撞击带来的破坏程度,且前保险杠用的是一种稠度在耳塞和记忆海绵之间的某种富有粘弹性的泡棉,而挡风玻璃则被改进得更加柔软。

点评:预判技术看起来合理,但是这危险评价是什么标准呢?要是故意“吓”一下汽车,安全气囊会不会“爆”呢?另外还是老问题,这特殊气囊真的“爆”不起啊。

五、给行人“使眼色”(2015)

考虑到无人车没有办法与人交流,Google想到了让车用不那么攻击性的方式,向行人传达自己的行驶意图。

比如:在车门前面安装一块电子屏幕,提示周边行人是否可以从前面经过;在车外面安装一个扬声器,广播 “即将通过”,“可以安全通过” 等内容。在车内安装一个机械手和眼,通过手势和眼神,告诉行人是否可以通过。

点评:这技术也能通过,要TEXI车顶上的电子广告牌怎么玩,这算不算抄袭专利呢?扬声器还能勉强接受,车门上整个电子屏,这是非主流吗?

车聚小结:

以上都是Google已经获批的专利,还没获批或者被拒的只怕更多了,不得不说Google真的发挥了科技公司的超高想象力,只不过这些专利真能成功吗?

别的不说,就拿实现可能性最大的外置安全气囊来说,就是因为高额后期维护成本问题,沃尔沃都不敢再用它了,Google这一抓一大把的雷人专利只怕也就是一纸专利而已了。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