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尹航
这是三声报道的第266家创业公司
熊猫一直是成都的logo和名片。在这座以慢节奏生活方式著称的西南大都会中,憨态可掬的国宝形象随处可见,它们出现在商业活动、餐厅、景区乃至本地特产的包装上。
这些熊猫形象在“熊川川”的运营团队看来,还太流于表面,缺少相配套的内容,故而无法进行相应的运营与开发以挖掘更大的价值。“这些形象一般没有版权,都是软软萌萌的,适配各种场景,也就没有什么独特性。”熊川川的内容运营王一又告诉《三声》(ID:tosansheng),立足于本地IP运营的“熊川川”,需要更完善的内容和更系统的运营来为IP的生命力加持。
熊川川参考了国外的地方吉祥物运营模式,在2016年作为代表四川文化旅游的形象被孵化出来。运营团队在今年初正式成立了独立运作的公司,六人的核心团队在创意、执行等方面各有分工。
“接下来我们首先会增加与‘熊川川’相关的内容。”王一又说,去年,他们已经推出了几款熊川川的表情包,以及条漫形式的熊川川日记。在商业推广上,也与来福士商场联合进行了主题IP展。“然后是强化与政府旅游、文化部门的合作。”“熊川川”是成都非遗协会特邀小记者,还发起了以推广成都本地特色店铺目标的“熊川川发现”活动。
对于“熊川川”的开发之路,王一又向《三声》(ID:tosansheng)表示,他们并不想跟微博上那些大热的漫画形象一样,走平台聚集人气再开发衍生品的方式。“本地化内容和与政府部门合作将是我们的方向。”
一只独辟蹊径的方脑壳熊猫
不同于固有的圆滚滚的软糯形象,“熊川川”是一只方脑壳熊猫,因为太方,所以不能滚来滚去地卖萌,也属于不走寻常路的那种熊猫,不爱吃竹子爱吃鸡蛋。
方脑壳在四川方言中,是“脑洞清奇、傻愣愣的可爱”的意思,在运营团队的设想中,“熊川川”是一个区别于其他同胞的方脑壳瓜娃子——他被设定为23三岁,职场新鲜人,脑洞奇怪。“吃鸡蛋这个设定,也是希望突出‘熊川川’的成年人设定,大部分小朋友都不爱吃鸡蛋,但是大人们都觉得鸡蛋廉价、营养又美味。”王一又说,另一方面,蛋黄的颜色也让人联想到成都著名的银杏,团队希望熊川川拥有跟成都本地更多的联系。
目前,“熊川川”拥有四套专属表情包,其中还有方言版,地域特色浓厚;不定期更新的“熊川川日记”条漫也在增加与他相关的其他形象。
被设定为23岁成年而不是更可爱的低幼年龄段,一是团队希望这个形象覆盖更广泛的人群,其次是因为熊川川需要有工作。“熊川川负责推广四川本地文化和旅游,还会跟非遗机构一起工作。我们总不能雇佣童工吧。”王一又笑着说,“但我们不希望他是个职场‘老油条’,所以将他定义为职场新鲜人。”
去年,确定了要做一个“与众不同”的熊猫形象并创造出“熊川川”之后,其实团队对于如何运营这个形象并没有思考清楚,也未完全准备好。这导致在微博和微信平台,熊川川的内容更新总是时断时续,没有办法形成系统。
倒是在线下环节,因为团队都是本地人,资源比较丰富,“熊川川”的人偶得以经常出现在各种活动场合,其中有为商业区活动和创业者论坛站台的经历。这些形象输出也成为团队日常收入的来源。因为频繁出现,许多成都人都见过“熊川川”,但因为内容跟不上而对他的性格故事不了解。
去年的来福士IP展人气很高,现场不但有熊川川的月球主题漫画,还有“送吴刚回月球”的游戏互动环节;在场外,抱着月球的熊川川充气人偶也有许多人抢着合照,“但有好多人跑过来问工作人员这个形象到底是什么。”王一又说。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之前松散的运营模式,今年初,“熊川川”团队从母公司鱼说团队中独立出来,正式成立了成都熊川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因为还在早期,我们就用了比较轻的模式。”核心团队有六个人,按照背景分别负责内容、运营、执行、设计等方面的工作,但只负责策划和把控,具体的创作选择与其他工作室合作完成。“等我们相对成熟了之后,会吸纳更多的内容团队进驻,提升内容创作能力和稳定性。”王怡表示,“接下来熊川川会迎来自己的感情线故事。”
在熊川川团队看来,之前已经出现过一些有潜力的地方形象,但因为没有内容,热点过了之后没有被好好运营而过早地衰亡了,南京青奥会的刷屏级魔性网红“二胡卵子”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旅游业是长期的,我们也会依靠内容长期运营熊川川这个形象。”王一又说。
对标熊本熊,绑定四川旅游文化产业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担任着熊本县旅游部副部长的“熊本熊”都可算是地方IP运营的经典案例。熊本城虽然与姬路城、名古屋城并称为“日本三大名城”,但在超级网红“熊本熊”诞生之前,熊本县的海外影响力并不大,而今,除了部长本熊的高人气,身兼咖啡馆和旅游纪念品商店的Kuma Café也已经开到上海,并广受追捧。
同样运营地方IP的“熊川川”团队,一方面参考了熊本熊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也依据自身优势开发了其他运营路径。“接下来,我们可能会跟成都非遗机构一起出海,去展示我们四川本地的文化、特产和旅游业,‘熊川川’也会作为代表四川旅游文化形象大使同行。”王怡说,国内对于本地化IP运营的意识还比较欠缺,在跟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合作的时候,“要特别重视沟通,让他们了解我们在做的事情对于地方文化和旅游业的推广意义。”
去年,基于天府之国、祥乐之城的概念,“熊川川”团队与成都博物馆进行了一次主题为“古今成都皆乐土”的文创衍生品开发,熊川川和成都博物馆的文物形象以萌萌的状态一起出现在利是封、手机壳等衍生品上。在故宫淘宝的文创大火之后,许多博物馆都在进行衍生品的升级和再创作,但是目前还未诞生有影响力的本地化IP。熊川川希望将熊猫形象与这些文创产品结合起来,为其添加更多人格化的元素,也借博物馆的平台向游客们推广熊川川的形象。
此外,“熊川川”还计划与四川旅游发展委员会深度合作,未来,会以熊川川为核心角色,制作一系列与四川旅游文化相关的宣传片和视频节目。“到时候,‘熊川川’会出现在各种节目里,向大家宣传四川的旅游和文化。”王一又说,为“熊川川”增加小伙伴,也是希望这一个系列未来能走出成都,在整个四川旅游景区范围内形成影响力。
目前,“熊川川”团队正在进行天使轮融资,希望将规模扩大实现更好的营收。对于王一又和她的同事们来说,因为业务与政府部门合作相对较多,他们对于投资人的选择也较为谨慎。
事实上,IP与旅游的结合已经初现成果,例如,阿狸的运营团队已经连续两年与恭王府合作进行“阿狸穿越展”,不仅收获了游客们的人气,景区管理层也非常满意。IP与旅游业的结合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对此,王一又表示结合的关键还是能持续不断地提供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