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报告建议:雄安新区人口不宜超500万

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课题组发布的一份有关雄安新区人口与住房政策的报告建议雄安新区人口密度不宜过高,初始人口规模在100万人左右,远期控制在500万人左右。

2017年8月3日,雄安新区,“华北明珠”白洋淀内风景美不胜收,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课题组在日前发布的一份有关雄安新区人口与住房政策的报告中建议,雄安新区人口密度不宜过高,初始人口规模在100万人左右,远期控制在500万人左右。

报告另外建议,在户籍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政策上进行创新,在雄安新区起步区取消户籍,实施真正的“居住证制度”。

报告指出,雄安新区要建立与功能定位相匹配的人口规模与结构。雄安新区的首要任务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新区的发展不允许因人口过度集聚而再出现北京那样的“大城市病”,同时考虑到打造具有优美生态环境的生态城市目标以及白洋淀的环境承载力,所以雄安新区人口密度不宜过高。

另外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雄县、容城、安新总人口约100万,分布在1577平方公里的地域范围,人口密度较低,其中雄县人口约38万,容城人口约39万,安新人口约26万。

报告分析指出,雄安新区起步区如果设立在容城和安新县城以东、雄县县城以西、白洋淀以北的位置,则距离三个县城有一定距离,土地以滩涂地、农业用地为主,将来起步区人口主要从外部迁入。

但雄安新区未来将重点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因此其人口结构将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而目前雄县、容城、安新三县的城镇化水平低、高等教育和科研资源不足、高端产业少,人口结构很难满足未来雄安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报告指出,考虑到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的定位,其城区人口将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承接从北京疏解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政事业机构以及企业总部等,未来雄安新区本地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将成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同时报告建议,雄安新区要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从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招揽优秀人才。

上述报告还对雄安新区人口与住房政策提出了5个方面的建议:一是严控房价失控性上涨;二是初期实行单位制住房体制;三是逐步建立多元化的住房体系;四是创新户籍管理与公共服务政策;五是建设高水平的人居环境。

在创新户籍管理与公共服务政策方面,报告分析指出,新区发展初期的人口主要来自于北京,工作在雄安、家庭在北京的情况客观上会存在一个较长时期,因此需要在户籍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政策上进行创新。

报告建议,在雄安新区起步区取消户籍,实施真正的“居住证制度”,凡是在雄安新区就业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保的居民皆可领取雄安新区居住证,凭居住证可以享受在租房、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条件成熟后,居住证制度逐步扩大到整个雄安新区的城市居民和农民。

同时加强与北京、天津及河北其他地区的沟通合作,实现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的互联互通,雄安新区居民可以凭居住证在北京、天津及河北获得同等的医疗、养老基本公共服务。

报告还提出,雄安新区发展初期入驻单位以从北京疏解而来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政事业单位以及企业总部为主,外来人口也主要是这些单位的员工,因此可以实施单位制住房体制,以业配房、以房引人、以房留人、以房控人。

报告建议,具体住房模式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公租房模式,二是自建模式。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