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Ozzy
美国消费者是世界上对汽车最狂热的群体,因为进口渠道的广阔,各种类型、各种细分市场的车型都能生根发芽。美国人对车辆的要求很高,但包容性极强,稀奇古怪的跑车和两厢小钢炮十分抢手,在本土不怎么流行的旅行车也能找到爱家。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很多进口而来的车令人感到失望甚至厌恶,哪怕它们再有个性,一旦和消费潮流背道而驰,很难有翻身之机。
蓝旗亚Ypsilon
其实说穿了,蓝旗亚Ypsilon如今就是菲亚特500的穷人版车型,平台老化,动力性能不足,既然和菲亚特500如此重合,那么保留它的意义实在不大。
FCA似乎也准备放弃蓝旗亚,没有什么品牌意义,也没有什么新品推出,最新的车型也不过是基于克莱斯勒300基础上打造的一款轿车。美国人对蓝旗亚的印象,还停留在Fulvia HF,、Stratos、037以及Delta HF这些老车上。
双龙Rodius(路帝)
如果你在路上见到这款车,都恨不得亲自重新为它更改一下设计,奇怪的造型和混乱无比的内饰令人崩溃。不过因为使用了上一代奔驰的直六发动机和5速变速箱,它的机械素质表现还不错,但丑是原罪。至于它那个由Road(道路)和Zeus(宙斯)合成而来的车名,现在看来也是迷之尴尬。
宝马2系旅行车
看来不只是在中国,这辆前驱宝马在海外市场也让bimmer们抓狂,即使完全以经济性取向的产品——i3,也是后轮驱动。也许宝马2系使用前驱系统是为了给车型营造更大空间,但拿给Mini来贴牌不是更好?
第二个问题则是它的命名,宝马历史上以偶数命名的车型都是轿跑车型,2系大到来打破这一规则,从车型用途上,显然它更应该被归入到SUV的产品线上去。
菲亚特 500L MPW
上世纪90年代,所有的美国本土制造商推出的车型都没有什么新意。当他们走出低谷之后紧接着拿出了一些列充满创意、尊重消费需求的新车。但菲亚特500L是一个例外。
没有加长之前,菲亚特500很棒,将小型车的外形魅力和实用性结合得很好。但一款7座版本菲亚特500L(在英国被命名为MPW)就非常尴尬了,夸张得来张了轴距之后,菲亚特对外宣称它拥有“魔术般”的内部空间,如果要评选汽车史上的尬演表演艺术家,菲亚特500L MPW必有一席之地。
Tata Nano
汽车发展从两轮的Vespa,到福特T型车,再到大众甲壳虫,一直都在发生着实质性的进步,但看到Nano这款车,你只会产生历史开倒车的想法。这款售价只有2000美金的小车在印度本土市场销售的话,可能会成为Mini或者雪铁龙2CV那样的国民车,但在2015年Tata Nano曾计划出口到美国销售,这个玩笑开得有点过分。
即使在印度本土,Nano也是四面楚歌,因为成本控制原因,Nano不断上调了售价,加上产能不足,各种小毛病不断,操控性与配置不足,双缸发动机的动力也难以令人满意,连印度人最后都不怎么买账了。
Pyeonghwa Motors(和平汽车)
这家朝鲜汽车制造商是韩国与朝鲜的合资产物,2003-2005年间向私人市场售出的汽车只有3、400辆,他们在2009年达到了销量高峰:750辆。
和平汽车并不具备自主研发实力,推出的很多车型都是直接进行换壳,以2006年推出的Junma车型为例,它看上去就是韩国双龙主席的换壳版,但零部件来自老款奔驰E级。
本文版权由买车问问所有,转载请联系授权,版权联系:maicheww@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