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林采宜:大金融机构受去杠杆影响较小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表示,金融创新不是制度套利。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8月10日,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专访时,首次系统地阐述了金融改革对未来社会金融需求,以及金融机构业务的深远影响。

界面新闻:金融工作会议之后,监管层明确表示要加大直接融资的力度,刘士余主席也说保持常态化的新股发行,那么与之相对,退市方面是不是亟需新的改革呢?

林采宜:IPO提速以至于到后面IPO注册制改革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应有之举。如果没有IPO注册制,只要上市公司的壳还有价值,有非上市公司通过并购或各种手段来利用这个壳,退市制度就无法推进。

如果一个公司拥有良好的资源符合上市条件,却排不上队。公司只有买壳,用良好的资源买一个壳,买一个做得很烂的公司,把它的烂账承担下来,对一个新兴的拥有优质资产的公司很不公平,对于股民来说也很不公平。好的公司就应该直接上市,避免有效资源的无谓浪费,浪费在买壳,浪费在兜底。

市场的基本规律就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东西,你不用说也没人要,但一个有价值的东西,想要撤掉,会有很多人出来设置障碍。退市意味着上市公司做得不好,如果一个公司做得不好想要退市,但另一边很多公司想要上市却上不来,是不是要打退市公司的主意。所以只要注册制还没有放开,壳就有价值,只要壳有价值,退市就有障碍。所谓吐故纳新,需要倒过来,不纳新就不能吐故。可以说退市不是目标,而是IPO注册制改革后所产生的自然的结果。

界面新闻:从整个金融市场来看,您如何评价创新?

林采宜:在过去的三到五年,金融创新有多少是真正的创新,有多少是打着创新的旗号进行制度套利。在我看来,前者最多占20%,后者占80%以上。基于这样的假设,我认为金稳会(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成立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目前在不同行业内,监管的规则不一样。资产在不同机构中流转形成了通道业务,什么是通道,通道就是在我这不合法,在你那合法。在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内,通道业务占比超过了主动管理的业务规模,只能说通道业务是为监管套利而生的。

现在的创新就是猪肉铺的老板和羊肉铺的老板在店后面开了个小门,把猪肉放到羊肉铺去卖。因为卖羊肉的属于另一个监管机构,卖猪肉的只能一条腿一条腿地卖,而羊肉可以整只羊卖。这里面没有创新,只是监管规则的不一致,导致做同样的业务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监管环境下,面临的成本不一样。

而当监管一致后就没有这样的套利。这时猪肉铺该做的是把猪肉加工得更好去卖,这才叫创新。真正创新不是说在我的行业做不了的业务拿到你的行业去做,创新不是以规避监管为目的的,创新是有增加值的。

金稳会就是要从现在的机构监管走向业务监管,是监管模式改变的方向。不管保险、券商、银行,只要做资管业务就得全部按照资管业务的规则来做。未来从机构监管走向业务监管是个大趋势,就必须要有一个打通各机构监管更有效率的组织,金稳会是很有必要且有价值的。

界面新闻:那金融去杠杆会进行到什么样的程度,对各大金融领域又会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林采宜:去杠杆怎么去,通道业务要退出。目前单是资管业务内通道业务的规模都能达到8万亿以上。去杠杆的直接结果,就是过去两三年一下子注册了的一两万家财富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私募将逐渐死去。证监会不允许做资金池业务,那么所有的资管集合理财业务都要被砍掉,到期一笔消掉一笔。现在一般资管计划、信托计划,很少有存续超过3年的。也就是说三年内,这些统统要退出市场。

最保守统计有5万亿的银行表外业务也需要去杠杆。为什么信贷数据在上升,因为很多资产正从表外挪回表内,表外业务也将在三年内慢慢收缩,回归银行。

目前来看,受打击比较大的肯定是资管业务,尤其是基金子公司,超过70%的私募公司都会死掉。目前私募的集合理财优先级的部分占到90%,这部分资金不是来自银行就是来自券商,私募资金搭上10%的劣后。未来银行和券商的资金无法供应,私募自然也无法存续,70%的私募会死掉,这已经是很保守的数字了。

但大的金融机构受去杠杆的影响较小。银行顶多利润和资管规模受到影响,但基本无恙。保险无非是投资和资管受到限制,面对去杠杆保险的解决方式很简单,就是把保险公司做回保险。

界面新闻:未来您看好哪方面的大类资产配置?

林采宜:我现在比较看好的是美国科技股。大类资产配置本身就是基于全球视野对宏观周期的判断。未来美国经济复苏确定性很大,尤其是特朗普即将采取的减税政策,将会对全球资本市场形成虹吸效应,导致大量资本流向美国。

之前美国什么都便宜,只有两样东西贵,一是劳动力,二是税收。现在特朗普计划将企业税由35%大幅削减至15%,使得美国的税收水平在全球成为一个洼地,全球的资本一定会往洼地里流。税收之前一直是美国的资本短板,现在短板没了,会有很强的溢出效应。

同时,美国的科技实力也很强劲,有50%诺贝尔奖得主在美国,48%以上的科技企业并购案例发生在美国,美国一年要引进14万全球优才。在美国进入低税收时代后,其海外并购能力、创新能力、吸收全球资本的能力大为加强,实体经济本身支持美国经济会再有一波强势上升周期。

从货币市场来看,美国进入加息周期也是基本上没有悬念的。而只要还在加息周期里,美元汇率的强势比较确定。这种情况下美国高科技企业值得大类资产配置。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