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限星令”落地,央视成行业标杆,文化节目成主旋律

既然把影视娱乐业完全交由市场决定是不行的,那么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使政府的监管更加科学有效。

综艺市场的“政策大年”。从6月份起,广电总局针对综艺节目的各种“最严限令”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8月5日,有娱乐博主网上晒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近日下发的《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文件(以下简称《通知》),这一新政对上星综合频道提出了七大要求,包括做好节目价值导向,以央视内容为标杆;鼓励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在黄金时段增加公益、文化、科技、经济类节目的播出;继续加强综艺娱乐、真人秀等节目管理调控等等。至此,网传的广电总局“最严限令”实锤落地。

近年来,广电总局陆续下发“限娱令”“加强版限娱令”“限韩令”“限童令”等严控市场,而广电此次将矛头直接对准“全明星阵容综艺”。此政策一出,业界震动,各大卫视应该如何应对,未来综艺行业又将迎来怎样的新格局?

广电总局“限星令”提七大要求

近日,广电总局发布“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要求:

1、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坚持新闻综合频道的定位,坚持新闻立台的方针;

2、地方上星综合频道的节目要坚持高标准,要以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为标杆,坚守底线,把好导向,努力攀登正能量高峰;

3、进一步强化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公益属性和文化属性。坚决反对唯收视率,坚决抵制收视率造假;总局鼓励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在黄金时段增加公益、文化、科技、经济类节目的播出数量和频次;

4、继续加强综艺娱乐、真人秀节目管理调控。要坚决抵制追星炒星,影视明星参与综艺娱乐、真人秀等节目要严格控制播出量和播出时间,总局鼓励制作播出星素结合的综艺娱乐和真人秀节目;总局倡导鼓励制作播出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自主原创节目,原则上黄金时段不再播出引进境外模式的节目;

5、强化重点时期黄金时段电视剧播出管理调控,提前审查、重播重审,原则上不得编排娱乐性较强、题材内容较敏感的电视剧;

6、切实加强主持人和嘉宾管理。不得违规设置“嘉宾主持”,邀请演艺明星做嘉宾,必须把道德品行、艺术成就作为首要标准。要积极邀请优秀的文化学者、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等在某一领域有深厚造诣的人士做嘉宾,充分发挥节目的教育引导作用;努力提高普通群众在节目中的比重,让基层群众成为节目的嘉宾、主持、主角,注意不能把群众作为明星陪衬或背景;

7、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节目属地管理职责。各级收听收看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对重点节目和电视剧要跟踪监听监看,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妥善处理。

最严“限星令”影响

此禁令一出,业界震动。政策收紧后,各大卫视将受到哪些影响?

第一、电视剧 打明星牌的偶像剧“不吃香”了

众所周知,暑期档原本是各大电台、网台必争的时期,什么“压箱底”的大IP都在抢占这个黄金段。如今“娱乐性较强、题材较敏感”的电视剧不能再播了。联想到7月份,广电总局下发通知,重要宣传期禁播古装、偶像等娱乐剧种。“这次禁令是要延续主旋律的内容?”

虽说古装电视剧是否会离开暑期档还两说,但根据以往广电爸爸下发的禁令来看,未来,打明星牌的偶像剧可能就真的“不吃香”了。

第二、综艺 植入满满的正能量

综艺节目、真人秀也在此次调控范围内,像《跑男》、《极限挑战》等现象级综艺或将受到波及。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并非不能播,而是要看怎么播。一味地低俗炒作,追捧明星综艺、天价片酬、去买国外热门综艺版权等肯定是会被调控的。面对政策,要积极调整,从内容上改变。

以跑男为例,《跑男3》首次大范围的融入素人元素,并赋予“星素混搭”这一概念核心地位,以及节目中植入的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种种迹象都在表明,政策在变,内容也要适应地变化。

当然,除了上述综艺,还有一类小众的综艺节目有着天然的优势——文化类综艺节目。此类节目本身极具内涵、又有满满的正能量,借着广电这股政策“东风”,或将迎来春天。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将单纯的娱乐节目比作一颗糖,虽然甜,但是没有回味;而有内涵的文化类节目如同水果一般,除了甜味、香味,还有回味。

在春节期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激发了全民背诵古诗词的热情;《见字如面》用书信的方式呈现出一段段历史故事;《朗读者》更在传播文字、展示生命,唤起心底最深的情感。

未来,此类节目受政策支持将越来越多,将成为主流。

第三、网综 将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调控的为上星频道,也就是各大卫视受到波及,而网综并不在此列。在各大卫视综艺、电视剧收缩的情况下,网综或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但是,网综并非没有危机感,毕竟都在广电爸爸范围内,止不住哪天就一道禁令下来了。所以,网综自身改革也势在必行。

今年广电总局对内容

发了哪些“禁令”?

今年3月,广电严打网剧,很多没有备案的“黑剧”惨遭下架,连《太子妃升职记》、《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都受到了影响。

今年6月,广电总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通知中不仅再次强调了“未通过审查的电视剧、电影,不得作为网络剧、网络电影上网播出”,同时也要求未来任何平台不得再传播“完整版”、“未删减版”、“未删节版”等,同一内容多个版本或将不复存在。

此前,广电总局曾下发有关规定,即直播平台必须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未取得许可证的机构和个人不能从事直播业务。今年,文化部牵头关停的10家网络表演平台主要有两类:一是主体资质合法的网络表演平台提供禁止内容;二是擅自从事网络表演活动且内容违规的。

这些“严打”,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去年年底,中宣部副部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党组书记、国家版权局局长聂辰席曾在第四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表示,网络视听是互联网与广播影视融合交汇的产物,网络视听必将借助技术进步不断创新、升级、飞跃;其次,网络视听已经成为我国网民消费的主要形态之一,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再次,作为一种新生传播力量,网络视听是影响我国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重要因素,正在激发传统媒体行业的全方位变革,驱动传统媒体加速融合发展。

聂辰席号召大家要坚持内容为王,导向为魂,创新为要,安全为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用实际行动谱写网络视听更加美好的篇章。

广电爸爸为何“放大招”?

回顾这几年的“禁令”,这一特点可谓一目了然:胡编乱造的抗日“神剧”泛滥,于是加强抗战题材影视剧的审查;古装剧太多,于是调控古装剧的播出数量;选秀节目遍地开花,于是限制选秀节目的总量;有的电视剧服装过于暴露,于是停播重剪……

就本质而言,商业性的娱乐节目是以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的,是否吸引受众眼球是节目制作时考虑的主要因素。而政府必须考虑节目是否符合正确导向。在内容管理缺乏明确标准的情况下,不管是企业还是政府都不知道“红线”究竟在哪儿。企业战战兢兢,生怕“踩雷”;政府疲于奔命,饱受批评。

既然这样,完全把娱乐节目的制作播出交给市场不行吗?就理想状态而言,政府“无为而治”当然是最好的。但实际情况是由商业力量主导的娱乐节目一旦失控,就会对社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冲击,单纯的商业问题就会变成社会问题,政府就不得不介入了。

有的真人秀主打情感纠纷和家庭纠纷,嘉宾竟然在节目中爆粗口、打架;有的真人秀嘉宾宣称“宁肯在宝马车中哭”,公然宣扬拜金主义;有的真人秀以挖掘明星隐私为卖点,宣扬桃色绯闻……虽然与国外相比,我国娱乐节目中存在严重问题的并不多,但商业力量以利润为目标导致的低俗化倾向是客观存在的。

既然把影视娱乐业完全交由市场决定是不行的,那么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使政府的监管更加科学有效。

主旋律不好做?关键看内容!

政策的出台,势必会引发娱乐圈改革。不仅如此,资本投资也将愈发谨慎。

也有人感慨,娱乐性不强,主旋律节目难做。但目前正在热映的《战狼2》却给所有人上了一课:主旋律也可以很受欢迎,关键看内容怎么做!

以战狼为例,虽然是标准的红色题材影片,但是《战狼》抛弃了以往那种“脸谱化的英雄”形象,显得十分接地气儿,在很多小情节和台词方面,大大突破了中国红色题材以往的条条框框。此外,影片还加入了很多商业元素,比如动作和枪战,都有些像《敢死队》系列这种好莱坞动作大片的风格,节奏很快,给予了观众畅快淋漓的观影感受。

同样,影视类、综艺类节目也可以精编精做,打开市场。

随着政策监管的完善透明,视听领域的参与者们,如何应对来自市场和政策的双重监管,是下半场变革发展的思考重心。从增量到存量的市场环境转变,卫视、网台也该学会如何在规则框架内寻求新的发展契机。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