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正式加入国家队,穿上“唐装”的它究竟要干什么?

改革开放后,麦当劳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两家来自美国的“洋快餐”之一。在进入中国30多年后的今天,选了8月8日这样一个吉利的日子,宣布与中信股份、中信资本以及凯雷投资集团的战略合作已经顺利完成交割。

麦当劳,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国老百姓的生活,麦当劳叔叔的快乐形象也一直陪伴着大家,成为了一代国人的记忆!

小编记得第一次吃的时候是小时候来深圳旅游,第一餐就吵着吃麦当劳,因为在当时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面前,早已向往。

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当年幼儿园或小学生学会的第一英文字母基本上都不是A,而是m,麦当劳的m。

改革开放后,麦当劳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两家来自美国的“洋快餐”之一。在进入中国30多年后的今天,选了8月8日这样一个吉利的日子,宣布与中信股份、中信资本以及凯雷投资集团的战略合作已经顺利完成交割。

作为老朋友的麦当劳叔叔也开始联合“中国合伙人”加速在中国的发展。

2700多家餐厅归中国公司了!

是的,以后中国地区的麦当劳不姓"洋"改姓“中”了。

8月8日,在中国人眼里这是一个吉祥的日子。早已入乡随俗的麦当劳宣布,与中信股份及凯雷战略合作正式完成交割,新的麦当劳中国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当劳中国)将运营和管理中国所有的麦当劳餐厅。根据协议,新公司将获取在中国内地和香港麦当劳餐厅的特许经营权,期限为20年。

据中信股份1月的公告显示,交割之后,麦当劳中国将由Fast Food Holdings Limited(该公司由中信股份和中信资本分別间接持有约 61.54%和 38.46%的股权)、凯雷和麦当劳分别持有 52%、28%和 20%股权。

这将成为美国本土之外规模最大的麦当劳特许经营业务,合作各方将经营及管理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市场约2700家餐厅。

从股权结构不难看出,中信方面将成为麦当劳中国的控股股东,而中信是不折不扣的国有企业。也就是说,从今天起,你在麦当劳用餐,其实是光顾了一家国有企业的生意。

中信股份曾于今年1月9日公告,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股份、中信资本控股、凯雷投资集团和麦当劳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新公司,新公司将以最高20.8亿美元(约161.4亿港元)的总对价收购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业务。

中信集团旗下总共有176家公司,总资产2.1万亿,业务涉及金融、资源能源、制造、工程承包、房地产和其他领域。近年来,中信集团也开始布局消费领域,就在收购麦当劳中国之前,中信集团旗下淳信资本曾以9.5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统一集团手中健力宝贸易的100%股权。

麦当劳为啥要卖?

很简单,无非是在中国市场的好时光已经不再。

数据显示,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中国快餐行业的市场份额,已由高点时的约57%(两个品牌分别占40%和17%)下降至约37%(两个品牌分别为24%和13% )。

无法继续维持高增长,麦当劳为走出困境想出的招数是把自己在中国市场未来20年的品牌经营权卖掉。

另一方面,有观点认为,中国的快餐市场逐步“饱和”,洋快餐在中国得到的利益将越来越少。

面对更为残酷的竞争格局,新的麦当劳中国如何完成年均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的目标?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表示,两位数的增长将通过开店和提升同店销售实现。

在业界看来,麦当劳得以实现这一目标背后的支撑很大部分来自中国合作方。

两家公司都因此轮交易获得了大量资金,这些钱会是它们接下来自我投资的重要来源。两家公司各自都有大量餐厅等待翻新——不管什么餐厅,年轻人都想要更舒适、设计更新潮的用餐环境。要想从碎片化市场中找到消费者,它们还要赶数字化的风潮。这些都需要钱,大量的钱。

以后我们吃的汉堡还正宗吗?

先来看看当年第一家中国麦当劳开张的情景。

1990年10月8日,中国内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光华餐厅在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商业步行街盛大开幕。

购买快餐的队伍从餐厅三楼排到一楼,再绕着整个光华转了几圈。不少深圳人举家前往品尝麦当劳食品的味道。而前来观看麦当劳餐厅开业盛况的顾客,更是把大半个东门商业街挤得水泄不通。

为新餐厅开张服务的员工人数近1000人。除了国内首批400多名员工,麦当劳从香港公司临时调来500多名员工帮忙。

当时的光华餐厅可以用港币或人民币结算。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港币结算的柜台前面挤满了土生土长的深圳人。据说,为了要来麦当劳一尝连锁快餐的味道,他们都提前准备好了数量充足的港币。

小编在微博搜索了一下,竟然出现了这类的问题。

很多网友在问:

杯子,卫生纸,免费wifi,番茄酱,吸管还有没有无限免费提供了?

完了,以后要不到番茄酱了

我就想问,以后抵制美货时,麦当劳要不要抵制

以后还可以进麦当劳上厕所吗?

那么,麦当劳还是麦当劳吗?

我们知道,5月10日起,麦当劳全国餐厅推出了两款“星厨系列”汉堡,并加入麦当劳“未来2.0”餐厅的长期菜单,消费者365天都能享受星级体验。

从这个比以往汉堡品质高,价格又不是特别贵的汉堡可以看出,麦当劳正在迎合消费升级下人们对更健康产品的需求。

“未来会持续推出比较创新的产品,希望产品本身除了好吃以外,可以带给顾客更个性化的感觉。比如,那么大系列,那么大的小食系列,未来会有更加本土化的早餐、本土化的甜品,会陆陆续续在2018年到2020年之间推出。”

不过,张懿宸表示,再本土化也不会和中式快餐面对面竞争,仍然会保持自己的特色,争取双赢。

穿上唐装的麦当劳究竟想干什么?

对于一家市值超千亿美元的上市公司来说,销售额的增长自然是重中之重。麦当劳的这份“五年计划”中提出:从今年起到2022年,每年的销售额都要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式就是在大陆开设更多的餐厅。计划指出,预计到2022年底,中国内地麦当劳餐厅将从2,500家增加至4,500家——在五年时间内餐厅数量几乎要翻一番。

这一扩张速度是惊人的。也就是说,麦当劳将从“单干”时许诺的每年约新开店250家提升至每年约500家,速度快了一倍,相当于日均开店一家。

在进入中国市场的27个年头中,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几乎转过两三个街角就能找到一家麦当劳餐厅。在这样的基础上,如何再进一步增加餐厅的数量呢?

答案是,向三四线城市渗透。 计划中提到,到2022年底,45%的麦当劳餐厅将位于三四线城市。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中产阶层的持续扩大以及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中国内地消费领域增长迅速。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居民的生活水平虽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中产阶层的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人们可以预期,中国居民在休闲和餐饮方面的消费将持续增加,而三、四线城市的市场潜力尤为巨大。这正是麦当劳看中的蓝海市场。

一张图读懂麦当劳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毋庸置疑,餐饮业是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存在着诸多变数和挑战。不过,麦当劳对此次战略合作以及“愿景2022”,却显得信心十足。

麦当劳CEO史蒂夫 伊斯特布鲁克(Steve Easterbrook)先生对此表示:“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蕴藏着巨大商机,麦当劳希望通过这次合作,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使麦当劳成为中国内地和香港快餐业的领军企业。”

看来,穿上唐装的麦当劳叔叔将会在中国跑得更快啊!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