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住房、医疗,就差包办婚姻了,为什么好公司总是别人家的?

住房、医疗、教育等职场人士最为头疼的刚需痛点,越来越成为大企业吸引人才的不二法宝。

中国历来最神秘的群体,除了相关部门,也就是别人家的XXX了,从小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到长大后别人家的老公/媳妇,再到如今别人家的公司,每一次总能让人捶胸仰天长问:为什么还轮不到我们家的公司!

近些年来,明星企业吸引人才和激发员工斗志除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越来越多的将福利延伸到了住房、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这些对于生活在大都市的上班族来说,不但增强了企业的归属感,更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甚至解决了很多人的后顾之忧。

相信,这样的软实力比拼,会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选择雇主的重要标准之一,谁让什么都是别人家的好呢!

员工软福利哪家强?

1、住房、医疗、教育,就差“包办婚姻”了

自从京东搬入新总部以来,员工福利可谓是水涨船高,而且是直击上班族内心深处的痛点。

据京东官方微信公众号“京东黑板报”披露,京东从2012年起推出的“安居计划”福利项目,设立专项基金4.5亿元,向符合条件的员工提供最高100万的无抵押、无担保、无利息的购房借款,用于支付可支持地区范围内的员工家庭首套房首付款。

7月,京东正式宣布司龄满五年的京东正式员工医疗保障升级:当京东员工罹患威胁生命安危的疾病时,包括通常大家熟知的重大疾病,并额外扩展了非重大疾病但至重症监护治疗的情况,京东员工在使用现有社保,公司商保,公司爱心救助基金总计约35~60万的医疗保障基础上,超出的医疗费用(含治疗必须的自费部分,如靶向药)京东都将“无限额”报销!除此之外,京东还额外提供10万元绿色就医渠道费用,让员工可以快速就医并获得更好的医疗医师救治资源。在员工休养期间,如身体不适还可在法定医疗期结束后继续向公司申请最长补充至一年的长病假。

刘强东4月12日在微头条上发布消息称,京东总部幼儿园正式开张,名为“京东初然之爱托幼中心”,对京东员工子女可免费入学,为宝宝们提供的母婴产品也都是免费的。据了解,京东还为员工宝宝贴心配备了经过先进课程培训过的老师们,4-17个月的宝宝,师生配比是1:2.5,其18到24个月的宝宝,师生配比是1:5。刘强东说:“很多同事都说这是儿时记忆,每天可以跟着父母上下班。京东总部幼儿园正式开张,宝贝们有福了……”

看看,真的是从住房、医疗,到早教全覆盖,就差给单身员工“包办婚姻”了。

2、要问送股哪家强,除了企鹅谁敢当

作为市值一度突破3万亿港币的腾讯,历来就有“一言不合就送股”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在员工奖励方面,真的是毫不吝啬。

7月10日晚,腾讯控股发布公告称,将发行合共17870595股新股,奖励10800名员工。这批股份的价值达到了48.5亿港元(约合42.2亿元人民币)。在去年11月11日,腾讯成立18周年时,腾讯曾经宣布,将向员工授予每人300股腾讯股票,作为公司成立18周年的特别纪念。

而在18周年庆典之前,腾讯董事会就在2016年7月决定,向7068位受奖励人士授予14,931,760股奖励股份,这部分奖励股份当时的市值为26亿港元。

此前,在2015年7月,腾讯控股也曾经发布公告,称向6650名人士人士授出21.76亿新股,这部分股票当时的价值也接近30亿港元。

2008年,腾讯向184位员工奖励101.605万股新股;2009年奖励1250位员工818.118万股股票,股权激励的员工占全体员工近四分之一。

3、父母的健康是员工最大的牵挂

今年7月,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内部通告,新增了一项员工福利,确切地说是针对员工父母的福利,名叫“康乃馨”父母关爱计划。每个在职阿里员工,除了自己每年一次的体检外,还享有两名公费体检的名额,用于本人父母或者配偶父母体检。一家三口体检,公司全包了。

关于员工父母的关爱,其实无独有偶,今年4月,星巴克宣布,自今年6月1日起,所有在星巴克中国自营市场工作满两年且父母年龄低于75周岁的全职伙伴(员工)都将享受到一项全新的“父母关爱计划”——由公司全资提供的父母重疾保险。该福利首批预计将惠及星巴克中国百多个城市千余家门店的上万名员工父母。

留人容易,留心难

北京晚报报道,据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发布的《企业福利激励与弹性福利实施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工资高、福利好、人际关系和谐是吸引员工三大因素。补充医疗保险、住房类福利、股票及期权、子女(父母)医疗保障4项福利对员工的激励和吸引作用最强。除此以外,额外的带薪年假、弹性工作时间以及派遣到国外工作的机会等对吸引员工也起到一定作用。

综合来看,提供比例前5位的福利是年度体检/员工健康档案、节日福利、补充医疗保障、人身意外保险、提供食堂餐饮补助或者限额报销。再看提供比例在30%至50%之间的10项福利,70%是生活平衡类福利,如通讯费报销或补助、出差补贴、定期员工活动、交通福利、额外带薪年假、旅游福利、防暑降温费福利;20%是健康类福利,如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和子女(父母)医疗保障;10%是职业发展类福利,如内外部培训。

不难发现,过往更多存在于外企的软福利,如今,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也开始重视,这更被人力资源界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随着压力一代的80后成为职场主力,个性一代的90后成为职场新贵,人才流动日渐频繁的当下,企业人力资源面对的共同挑战就是不但要留住员工的人,还要更好地留住员工的心。

虽然包括带薪年假、培训升职、文娱设施、出国深造等已经成为很多公司的福利标配,但是相比较住房、医疗、教育等职场人士最为头疼的刚需痛点,越来越成为大企业吸引人才的不二法宝。毕竟,从买房时的经济压力,到上有老下有小的医疗需求,再到子女教育的现实问题,这些都让很多上班族颇为闹心。而只要哪家企业在这三方面有大手笔投入,都会被员工视为珍宝,被其他人视为“别人家的公司”。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