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孟加拉族人有句谚语,大致意思是说皮肤黑的女孩难找夫婿。印度上下,从七八十的老翁老太,到小学生都以白皮为美。这股无往不前的风向开始遇到阻碍,因为年轻一代正呼吁国人正视肤色。
18岁的印度姑娘Aranya Johar通过Youtube,上传了一条名为“棕色女孩美容指南”的视频。“忘了肌胜白雪,和巧克力色说声Hi。”她的这段独白被网民迅速传播,首日即累积150万次浏览量。
而就在几天前,宝莱坞演员纳瓦祖丁·席迪圭(Nawazuddin Siddiqui)发了条Twitter吐槽印度电影界的种族歧视,“感谢你让我意识到自己和帅气无缘,只因为我长得黑”。这或许让我们回想起2016年的霸凌事件。女演员塔妮莎·查特吉(Tannishtha Chatterjee)参加喜剧真人秀时竟然因为肤色被攻击。
2010年,印度版《Elle》12月刊封面女郎艾西瓦娅.雷(Aishwarya Rai Bachchan)被PS成了皮肤白皙的美女,而这位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本身实则拥有健康的小麦肤色。
可为什么印度人如此不喜欢自己的肤色?
这个国家的历史原因不容忽视。从中世纪起,印度次大陆就始终是欧洲移居者和商人最爱去的地方。15世纪幕布拉开之后,葡萄牙人、德国人、法国人先后到访。16世纪,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后裔──巴卑尔自阿富汗南下入侵印度建立莫卧儿帝国。
1857年起,英国政府通过东印度公司进行的一系列侵略印度的战争。印度最后沦为英国殖民地,一直到1947年赢得独立。
这些外来客大多皮肤白皙,又因其地位较高,印度人慢慢地将两者画上等号。肤色黝黑的女孩在父母亲戚的担忧里长大。她们几乎天天用生姜末敷脸,希望自己能在出嫁之前白一些。
财经新闻网站Quartz曾在2013-2016年间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0%的受访者表示更愿意和白皮肤交往。为了与基因抗衡,印度人甚至甘愿漂白,试图跻身社会高层。各类美白面霜和药膏充斥着印度大小药店与商场,每年创造出的销售额高达4亿美元(约合27亿元人民币)。聪明的商家还会请板球运动员和宝莱坞的白皮演员做代言。
不过,变美的代价十分昂贵。这些美白产品通常含有类固醇、对苯二酚、维甲酸等。若人们长期使用,则可能出现色素沉淀、水银中毒、肝脏衰竭,或患上皮肤癌。
女权运动者几年前就开始行动了。2013年,由印度喜剧演员Nandita Das领导的女性权益机构Women of Worth喊出“深色也很美”的口号。在他们的努力下,印度广告标准委员会在三年前规定,广告不该强化肤色差异,以及其背后的社会阶层。
只是以白为美的全民概念难以在一夕之间烟消云散。“你是个好学生,可长得太黑。”只要印度老师嘴里还会冒出这样的话,恐怕美白产品就仍然会大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