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掌财经 财艾笨
这两天,“灰犀牛”这个词火了。《人民日报》日前在头版刊发题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评论员文章中写道:“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今年3月,新华社就关注到了“灰犀牛”的存在。在一篇题为“透视‘逆全球化’表象”的文章中,新华社记者提出,“灰犀牛”比“黑天鹅”更可怕,更值得关注。
那么“灰犀牛”到底是什么?
8年前,一本超级畅销书《黑天鹅》让大家熟知了“黑天鹅”这个词汇。所有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都拥有了一个绝佳的代言词。那么,人民日报提到的“灰犀牛”指的又是什么呢?据资料,“灰犀牛”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古根海姆学者奖得主米歇尔·渥克(Michele Wucker)于2013年1月在达沃斯全球论坛上提出的。根据他所著《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黑天鹅”比喻小概率而影响巨大的事件,而“灰犀牛”则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灰犀牛生长于非洲草原,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你能看见它在远处,却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来,憨直的路线、爆发性的攻击力定会让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扑倒在地!所以危险并不都来源于突如其来的灾难、或者太过微小的问题,更多只是因为我们长久地视而不见。换句说,同为会造成金融系统崩溃的重大问题,“黑天鹅”突如其来,而“灰犀牛”则厚积薄发。当你正面临一头两吨重的猛兽,愤怒地喷着气,直直地盯着你,随时准备向你扑来,将你撞翻在地的时候,为什么要去害怕一只奇怪的鸟儿呢?
刘胜军:房地产泡沫毫无疑问是最大的“灰犀牛”。
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认为,房地产泡沫是毫无疑问的最大“灰犀牛”。一方面,对于中国房价的泡沫化已经没有争议,但另一方面房价调控却陷入“空调”的境地,不断逼空,导致很多人产生“房价永远不会跌”的错觉。环视全球的房地产泡沫,都符合两个特征:一是周期长,一轮大牛市超过10年并不稀奇;二是泡沫破裂时地动山摇,犹如雪崩和泥石流,逃生非常困难。第二只“灰犀牛”是“货币贬值、资金外流”引发类似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那样的金融动荡。最近两年,受国内资产价格高企、经济增速放缓、经济转型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形成了人民币贬值预期,导致外汇储备从4万亿美元下降至3万亿美元。尽管最近外汇储备趋稳,但主要是外汇管制加强的结果,人民币贬值预期仍未消除。第三只灰犀牛是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目前官方公布的银行不良资产率在2%左右,这是非常好的数字。但市场并不买账,从银行股的股价表现看,不良率显然存在低估。很多银行股的 PE(股票市值与净利润之比)在5倍左右(A股市盈率中位数70倍);PB 在1倍以下(即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
“租购同权”能对抗房地产泡沫这头最大的“灰犀牛”吗?
“租购同权”原本在广州市政府的《方案》里,是保障承租人的就近入学,但是,“租购同权”这个提法,被很多人演绎成了惊天动地、房市颠覆性的大事件。指望在学区房小区里,签个三个月的租赁合同,就能达到买学区房的效果、读“好学校”,这真叫“痴子望天塌”。所谓的好学校的资源就这么多,可能这么降低门槛吗?政府说要“请客”,但饭还是那一桌,却热情招呼来了两桌、三桌客人,你说怎么吃?有人曾研究过1950年国家对私有房屋的社会主义改造。路线图大概就是:限制房东涨租金-国家统一经租”和管理,租金扣除管理费用之后交房主-国家制定统一的租金标准-房客只知道是国家租给他房子的-房客认为租赁权就是所有权-租赁房屋被国家当成资源“分配”-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经历过的老辈儿看到现在的“租购同权”是不是要双脚跳了?大家有一万个理由骂现在的房地产市场、骂高房价,但是,这30年的市场化开发有一点好-普及了财产权概念,是房子让中国人再次懂得了“什么是所有权”。在之前“福利分房”的时代,“使用权房”和“所有权房”是几乎没有区别的,单位“分”给我的房子就是“我的了”,和隔壁王家从爷爷那里传来的房子是没有区别的。但是,最近30年来的房地产商业开发,那一本房产证让人们明白了,租房就是租房,买房就是买房,“公民合法财产不可侵犯”成为普遍的信仰。我们相信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相信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长效机制,促进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然而想法虽好,付诸实施并取得成效还要看具体举措及推行情况。归根结底,稳扎稳打可行,谁不希望能把这头“灰犀牛”赶回它的非洲老家呢?
面对“灰犀牛”,我们该怎么办?
在每一次、每一组黑天鹅事件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灰犀牛危机。米歇尔·渥克在书中给出了灰犀牛风险(危机)的应对策略:
首先,要承认危机的存在。
其次,要定义灰犀牛风险的性质。
第三,不要静止不动,也就是不要在冲击面前僵在原地。
第四,不要浪费已经发生的危机,要真正做到从灾难中吸取教训。
第五,要站在顺风处,眼睛紧紧盯住远方,准确预测远处看似遥远的风险,摒除犹疑心态,优化决策和行动过程。
第六,成为发现灰犀牛风险的人,就能成为控制灰犀牛风险的人。
具体到中国市场,刘胜军建议,在“灰犀牛”日益临近的情况下投资者应当保持谨慎,尽量保持手中的流动性,不要急于做房地产市场的"接盘侠",且要远离负债累累的大型公司和银行股。
第一,树立坚定的风险意识,保持充足的流动性,资产组合保持合理的分散化。
第二,踏空房地产大牛市的朋友们,这么多年的心理煎熬都挺过来了,再继续坚持几年吧,千万别在泡沫破灭前冲进去当“接盘侠”。
第三,远离“债多不压身”的大户,警惕庞氏融资陷阱,远离银行股。
版权声明:
本资讯号除注明来源的文章外,均为云掌财经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引用请注明本公众号【云掌财经】
ID:yunzhangca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