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蒙牛等20乳企销售近2000亿,专家称优质奶只能产自本土

“优质奶只能产自本土奶,这是科学规律,也是我们10余年研究的科学结论。”

“保质期一年的进口奶是垃圾”,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3个月前公开的一番讲话还犹言在耳,今天(7月19日),中国奶业协会和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7)》(下称“报告”)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专家王加启以监测数据再次指出:“进口奶不可能担当起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优质奶的重任”,“优质奶只能产生本土”。而以伊利、蒙牛、光明、三元、飞鹤、君乐宝、现代牧业等为代表的20家领军乳企产能超过全国乳企半壁江山,其奶源质量良好,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1、D20领军乳企去年销售近2000亿

报告显示,我国乳品产量保持稳定。2016年,全国奶类产量3712万吨,其中牛奶产量3602万吨,羊奶及其他奶类产量110万吨。在世界范围内来看,中国奶类产量位于印度和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三位,约占全球总产量4.7%。

2016年,我国生鲜乳抽检合格率99.8%,乳制品抽检合格率99.5%,在食品中保持领先。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98.7%,比201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奶业20强(D20)企业表现突出,综合产能超过全国乳业的半壁江山,约占全国生鲜乳收购总量的 57%。报告显示,D20企业自建牧场荷斯坦奶牛存栏168万头,占全国荷斯坦奶牛存栏总量的24%;乳制品销售额1930亿元,约占全国乳制品销售总额的55%。2016年农业部抽检D20企业的生鲜乳样品15304批次,占全国生鲜乳抽检样品总量的57.8%,生鲜乳合格率99.86%,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99.80%)。

D20企业都视质量安全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完善和升级标准,对标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并超越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在种植、养殖、加工、贮运、检测、产品等全产业链环节,企业标准和规范逐步健全、完善和升级。如在目前现行的国家标准中,生乳体细胞数并未涉及,但有些企业对标美国、欧盟标准,企业标准增设推荐指标体细胞数,上线参考美国75万,内控线40万,优质生乳保持20万左右。

我国乳企也不断获得国际认可,伊利、蒙牛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100强,伊利荣登首位。伊利、蒙牛还入围全球乳品企业十强,伊利排名第八,蒙牛排名第十。在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上,现代牧业纯牛奶连续四次蝉联金奖,飞鹤婴幼儿配方奶粉连续三次蝉联金奖,旗帜婴幼儿配方奶粉荣获特别金奖。君乐宝婴幼儿配方奶粉登陆香港销售。

2、进口牛奶问题多,优质奶只能是本土奶!

中国奶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目前很多消费者还是愿意购买进口奶制品,那么国外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到底怎样?到底哪种奶更好?

报告同时指出,2016年,我国共有来自19个国家10类154批次进口奶产品不符合我国现行国家标准,被退货或销毁。

“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霉菌超标、大肠菌群超标、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超过保质期、包装标签不合格等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王加启指出,质检中心连续多年对国产和进口奶产品开展科学系统的比较评估,与国产奶产品相比,进口奶产品的热敏感指标糠氨酸含量明显偏高,β-乳球蛋白等活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国产奶产品,这说明牛奶的受热强度,有显著的差异,进口UHT灭菌奶产品存在过热加工风险,同时,进口奶产品还存在运输距离远和储存时间长等问题。

王加启说这话是有底气的!

进口奶为延长保质期过度加热

以UHT灭菌奶(常温奶)为例,国产保质期平均为151天,远低于进口品牌的325天。据介绍,这是因为进口UHT灭菌奶在生产后,需要较长时间的运输、贮存和进口程序,才能与中国消费者见面,就不得不延长保质期。对于食品而言,尤其是液态奶,延长保质期存在安全风险,为了减少这种安全风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过度加热,包括升高加热温度、多次加热、延长加热时间等。过度加热虽然延长了保质期,减少了食品安全风险,但是也对牛奶中的营养物质、尤其是活性物质造成了更大程度的热损伤。

在国际上,糠氨酸含量是反映牛奶热加工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因为生鲜乳中糠氨酸含量几乎是0,且含量不受奶牛品种和饲养环境变化影响,但是经过热加工中后,奶制品中的糠氨酸含量增幅很大,且热加工程度越强,糠氨酸含量越高。

2016年中国奶业质量安全研究报告显示,对94批次国产、50批次进口常温奶中的糠氨酸进行测试评估显示:

国产样品平均值为193.2mg/100g蛋白质,最小值是101.3mg/100g蛋白质;

而进口平均值则为234.3mg/100g蛋白质,最小值为116.2mg/100g蛋白质。

根据相关数据还可以判定,50批次进口奶样品中,还有一批次添加了复原乳,但未按照我国的规定进行复原乳标注。

国产奶活性物质远高于进口奶

因为过度加热,牛奶中对人体有益的活性成分也大大减少。以β-乳球蛋白为例,检测数据显示:国产样品中的β-乳球蛋白的平均值为370.7mg/L,明显高于进口平均值216.8mg/L。

再以加入我国优质乳工程的现代牧业为例,其常温奶糠氨酸平均值为127.6mg/100g蛋白质,β-乳球蛋白平均值为520.1mg/L;其巴氏低温奶糠氨酸平均值则仅为7.1mg/100g蛋白质,β-乳球蛋白平均值则高达2404.2mg/L。

一些盲目迷信进口奶的消费者若还不信的话,这里还有一则消息,就在前不久,国家认监委在其官网宣布,该委加强后续监管,暂停1家澳大利亚巴氏杀菌乳生产企业在华注册资格。这家企业的名称是Parmalat Australia Pty Ltd(注册编号:2642)。

对于为何要暂停这家澳大利亚企业在华资格,认监委指出,这家企业在生产对中国出口巴氏杀菌乳时,采用了与在澳大利亚销售产品不同的,远高于“巴氏杀菌”必要的灭菌工艺,此外,它还在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外包装上使用了“巴氏杀菌鲜牛奶”字样。

“进口奶产品很难为中国消费者担当起优质奶的重任”,王加启今天直言指出:“优质奶只能产自本土奶,这是科学规律,也是我们10余年研究的科学结论。”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