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400年的水竹花伞,竟然要历经80道工艺才能完成

壮族水竹花伞是丘北县的一项非遗项目,因选用本地的优质水竹作为原材料,做成伞架、伞骨、伞柄、伞托,故而得名。至今已延续传承了十多代人,有200多年的历史。

你知道吗?在云南文山壮族地区,壮族少女如果没有一把称心的水竹花伞,是不出嫁的。水竹花伞,这个对于壮族姑娘们有着特殊意义、听名字就很浪漫诗意的玩意儿究竟是什么呢?

壮族姑娘与水竹花伞

壮族水竹花伞是丘北县的一项非遗项目,因选用本地的优质水竹作为原材料,做成伞架、伞骨、伞柄、伞托,故而得名。至今已延续传承了十多代人,有200多年的历史。

精美生动的水竹花伞成品

水竹,一年成笋,一年成熟,再等五年,挑那些又长又直的,劈成伞骨。这种竹子韧性和弹力都很强,是制作竹伞的绝佳材料。伞撑是五年的青竹,伞帽是松木,而印花的模具已经传承了400多年……每一件制伞工具,都是前辈们亲手而制,每一把水竹花伞,至少需要80多道工序细作而成。

你一定想象不到制作的过程是多么精细繁琐,每一道工序都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古老智慧与艺术的结晶。作为一项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水竹花伞的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在偏远的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地接三市两省的国家级贫困县,交通闭塞,民族众多,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达62.52%。已经87岁高龄的张荣华一家是这隔绝于喧嚣之外的壮寨里,唯一还在坚持全手工制作壮族水竹花伞的人家。

幸运的是,张荣华的两个儿子以及现年29岁的孙子张国庆继承了这门精妙的手艺。而张国庆也对这门祖辈传下来的技艺非常喜爱,他表示会努力学习这一壮族水竹伞制作技艺技艺,再传给自己的下一代。他们家制作的水竹花伞因工艺好,图案妙,非常轻巧实用,深受壮族同胞和群众们的喜爱。

一张图解析水竹花伞制作工序(这还只是精简版的):

制花伞的一个关键步骤是穿线。这道工序非常精细,就算是一个非常熟练的制伞人也要花一整天时间来完成。因此,一把精美的水竹花伞的全部制作过程需要整整三天!

用传承了400年的印花模具印上图案

张荣华制作的水竹花伞直径约50至120厘米规格,伞面一般选用优质白棉纸为面料,用传统手工木印伞面,所印图案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最后在伞面刷上绿色环保的特制桐油,无论日晒雨淋,都不会破裂、褪色、变形。刷油后的伞面越透亮伞就越结实!图案多为传统花鸟、山水、人物等具有代表性的题材。一幅幅灵动的中国山水画跃然伞上,温柔娇巧的壮族少女们撑着水竹花伞赶街上路,风雨中好一副优雅动人的画面!

如果你以为油纸伞很脆弱,那水竹花伞可不服气了。别看她如此轻巧美观,艺术性强的同时还非常实用。光是伞面就要用三层纸贴合紧密,既保留了纸张热胀冷缩的空间,又可以避免单层纸面热胀冷缩后,伞面开裂或不平整。无论晴天下雨,都可以带着她风雨无阻开开心心地出街。

对于壮族姑娘来说,水竹花伞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当地人有着这样的习俗:女子出嫁下轿时,媒婆会用红色纸伞遮着新娘以作避邪之用。伞面张开后形成圆形,寓意新人生活美满圆满。有这样好的寓意,也难怪壮族少女们都渴望有一把称心如意的水竹花伞!

传承百年的水竹花伞不仅成为爷孙俩密不可分的纽带,同样带着她娉婷袅娜的姿态继续成为下一代匠人甘之如饴的光荣使命。

四百年,时光在一代代匠人间流淌

风吹竹林,纸伞沙沙

万物皆在变化,唯有匠心不变

传统技艺不应在时代更迭的变换中日渐流失

不要因为走了太远

而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