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超人2》难成爆款,萌娃综艺还会火起来吗?

观众对这类萌娃网综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打破传统电视综艺制作思路,不打破韩国综艺套路,不对观众进行精准定位,这类综艺节目很难再创辉煌。

作者:唐三彩

《妈妈是超人2》迎来大收官。

拼命做贤妻良母的伊能静、会和三岁女儿一起哭的包文婧、不愿放手又有洁癖的马雅舒、正常妈妈胡可,四个妈妈带着自家孩子组成了《妈妈是超人2》团队。原本以为有了混血萌宝、东北宋仲基、话题女王,这档萌娃亲子秀会变得比上一季更好看。谁知,《妈妈是超人2》依旧走炒小孩CP、亲子关系紧张、母子成长套路,节目不温不火。截止到目前《妈妈是超人2》网络播放量破13亿,平摊在12期节目,平均每期节目1亿多播放量,只能算是中等。

萌娃综艺自限娃令之后,降温了不少,《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系列节目也受到不少影响,后续节目全部整改,并从电视台消失。《妈妈是超人1》制作完毕,刚好处于限娃令风口,整改之后,转为网播。

其实,即使没有限娃令,国产萌娃综艺也出现了一些综N代毛病:游戏环节缺少新意、照搬韩国综艺、刻意制造矛盾、道德常识淡薄等。《爸爸去哪儿4》、《爸爸回来了2》、《放开我!北鼻2》网络播放量、豆瓣评分都比以往降低不少,引起的争论也更多。仿佛萌娃综艺齐齐陷入了收视、口碑旋涡,难以再创爆款。

《妈妈是超人2》有哪些槽点?

《妈妈是超人2》是芒果TV推出的明星育儿真人秀节目,请来了不同年龄、类型、性格、背景的四位妈妈,延续第一季的路线,以萌娃、妈妈的成长蜕变为主线,展现现代都市亲子关系。于是观众看到的就是缺乏安全感、手无足措、神经兮兮地妈妈们如何战胜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妈妈,完全不能算是超人妈妈的代表。

节目自播出以来就被吐槽不断,“伊能静丈夫冷血”、“伊能静自打耳光”、“包文婧大哭”、“马雅舒洁癖”话题成为热点,这些妈妈们不尽如人意的表现,让节目名字变得有些反讽意味。

总得来看,超人妈妈人设矛盾、萌娃亮点少、亲子关系不健康、无处不在的广告植入是节目难成爆款的原因所在。

1.超人妈妈多奇葩,育儿观念难认同

看完《妈妈是超人》两季之后,可以发现,能够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超人应该只有两个妈妈冉莹颖、胡可了。其他妈妈都不太会做好超人妈妈这个角色。从第一季开始,观众就对董洁、梅婷的超人妈妈人设多有不满,对她们的育儿观念也是意见多多。第二季并没有吸取教训,继续走老路子。用一个超人妈妈带动三个问题妈妈宣扬母亲这个角色的重要性,显得有些荒谬。

在节目中,孩子已经三岁了的包文婧,从未带过孩子,也不会带孩子。当她为了参加节目,独自带孩子时,完全就是一个巨婴形象,与女儿一起哭、一起发脾气;而拼命做贤妻良母的伊能静在带孩子上可以算是全能型,但是敏感、脆弱的少女心也让观众受到不少惊吓;拥有两个混血萌宝的马雅舒更是让人不可理解,为了孩子的安全,撤去客厅家具,将孩子控制在自己身边。

既然是一档具有普世价值的亲子话题网络综艺,超人妈妈这个人设应该是坚强的、能干的的妈妈,即使要有情节曲折的效果,那么也可以展示超人妈妈们如何面对育儿麻烦,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将这些问题妈妈引导向超人妈妈角色。从节目的高端定位和内容错位来看,《超人妈妈2》没有准确把握当下社会风气和舆论导向,也没有实现启迪全民的教育意义,更没有传递出多元化、正确的育儿观念。

2.萌娃年龄太小,难以形成有效互动

《妈妈是超人2》中孩子们大多是0岁到3岁之间,仅有安吉、米娅、小鱼儿年龄较大一点,可以清楚地和大人们对话。孩子年龄太小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亲子互动难以在短时间里形成为话题。从已经火了的《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可以看到,小孩与大人之间的一言一语都是萌娃综艺最容易火起来的爆点。要不然甜馨金句、王诗龄金句也不会如此受大众喜爱。像婴儿米粒、说不清话的爱登就无法立刻让观众记住。而且节目因各位妈妈不同特点,也很少安排萌娃、妈妈同框的场景,导致萌娃与萌娃之间的互动也不多。这些加起来,就让萌娃、超人妈妈仅仅局限在自家围栏里,缺少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看点。

3.父亲缺位,亲子关系难成主流

对当今亲子关系稍有了解的应该都知道:丧偶式育儿已经成为困扰广大妈妈的难题。这一问题,是大众最为关心的,也是最能激起观众共鸣的地方。如果处理得当,很能让节目拉好感。但是,《妈妈是超人》打擦边球,对于亲子关系中的父亲缺位以一种含糊的态度呈现,多少也影响了节目的正能量,对观众指导、借鉴作用不大。其实,针对当下女性观众普遍会遇到的问题,《妈妈是超人2》可以树立一个典型的案例,以供观众参考、欣赏。好比《爸爸去哪儿1》捧红的张亮父子,就因正能量形象而瞬间走红,也带动了节目收视、热度。

像秦昊、包贝尔、沙溢这种只忙工作忽视妻儿的亲子关系已经不再符合观众对健康、良好、幸福的亲子关系的要求了。在亲子关系这个巨大发展空间的市场上,《妈妈是超人2》没能做出表率,没有成功瞄准妈妈这一群体,引起她们的共鸣。

4.广告植入见缝插针,有损节目网感

除了拿到了独家冠名权的美素佳儿,节目中还出现了天猫、迪巧、狮王、千林、东南DX7轿车、999感冒灵、照照乐玩具、APP天气通、APP网易新闻、新浪微博等多个产品广告。这些品牌广告以旁白、Logo、场景植入、画面背景、弹框信息、图文链接等形式出现,可谓是见缝插针。

这些广告植入的还算委婉,没有《深夜食堂》那般丧心病狂,但观众还是能看出广告那种昭然若揭的企图心,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节目的网感。

《妈妈是超人1》没有打破《爸爸去哪儿》创下的记录,也没有成为同期萌娃综艺的爆款。《妈妈是超人2》延续第一季的模式,如今即将迎来收官,网络播放量突破13亿,还是没有打破萌娃综艺的僵局。

萌娃综艺如何进化成真正的爆款?

在限娃令的影响之下,萌娃综艺就没有市场回暖的可能性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今80、90后正成为中国新生代父母,亲子市场迎来风口。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亲子市场前景更是可观。有人预测,2018年亲子行业市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如此大的一块蛋糕,萌娃综艺该如何分得一杯羹呢?

综艺节目和电影、电视剧一样,都是文化娱乐行业的快消品。红起来之后很快又会被淹没,很少会形成持续的影响力。基于产品的这种特点,在打造萌娃网络综艺节目的一开始就应做到紧追潮流、直击痛点、有网感这三点。

1.紧追亲子潮流,引起共鸣

在韩国真人秀火了之后,《爸爸去哪儿》横空出世,首次将父子关系作为重点,展现不经常带孩子的父亲如何和孩子相处;《中国好声音》首次引进导师、素人竞赛制,抓住了音乐真人秀爆发先机;《奔跑吧!兄弟》(现更名为《奔跑吧》)、《极限挑战》也根据户外真人秀发展及时进行游戏环节调整。这些爆款综艺节目,都是紧紧抓住了垂直细分领域的潮流。

在限韩令、限娃令影响之下,萌娃综艺正处于迷茫期,不知道该以何种形式表现萌娃们的喜怒哀乐。但是有制约就有突破口,更有爆发活力。萌娃、大人普遍存在的问题、情感就是突破口。如果能够恰当的表现这些,这类综艺节目的受众基础就会扩大。

2.直击痛点,释放正能量

不管是素人、明星、公益形式的萌娃综艺,都离不开内容。说到底,综艺节目也要拼内容、拼质量、拼热度。如果没有深刻的内容体现,没有戳到父母群体的痛点,就犹如隔靴挠痒,节目效果也大打折扣。《妈妈是超人2》对婆媳问题、父爱缺位、巨婴妈妈都以一种温和、含糊的态度呈现,没有探讨全职妈妈的艰辛、复杂心境,时不时出现保姆代劳、生活攀比现象,也让人质疑。

3.注重网感,把握好尺度

如今不少在视频网站播出的萌娃综艺,原先都是在电视台播出。视频网站和电视台之间差别较大,并不是所有综艺节目直接将播出平台转换,就能成为网综爆款。以《妈妈是超人2》为例,这档综艺节目以突出妈妈带孩子的烦恼和辛苦,制作思路、表现话题和传统电视综艺差不多,与当下80后、90后群体文化还有一定距离。既然走网络综艺路线,那就必须要有网感。到底什么是网感?观众也说不清的。但是精准的定位,精到的字幕、玩得转各种梗、新鲜话题、打破传统电视综艺尺度都是如今网感的体现。

从《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爆款亲子综艺节目的收视起伏来看,观众对这类萌娃网综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打破传统电视综艺制作思路,不打破韩国综艺套路,不对观众进行精准定位,这类综艺节目很难再创辉煌。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