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提出建设和谐宜居之都目标 首都功能疏解仍是重心

6月19日,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蔡奇代表十一届市委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时指出,北京未来要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本次党代会进一步强化了首都核心功能,非核心功能则要尽快迁出。

图文无关丨视觉中国供图。

6月19日,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蔡奇代表中共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时指出,北京未来要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北京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城市发展质量、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品质和城市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五年目标是,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与上一次党代会不一样的是,本次党代会进一步强化了首都核心功能,非核心功能则要尽快迁出。

此前,北京的核心功能被定义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其他的功能被视为非核心功能,需要尽快向外疏解。

中国社科院城市所研究员王业强告诉记者,北京非核心功能向外疏解,需要解决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提升的问题。像北京通州区居民居住在通州,但上班还是在主城区,导致了交通拥挤。雄安新区未来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不能仅有产业,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也得跟上。

突出和谐宜居特色

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称,北京未来要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为此,今后五年要做到大致以下几点:

首都功能实现新提升。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中央政务活动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国文化中心地位更加彰显,国际交往环境及配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初步建成。

城市发展形成新骨架。中心城区功能重组有序推进,城市副中心主要功能节点初具规模,新城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蔚然成形。

经济发展汇聚新动能。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更加凸显,服务业优势地位更加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发展实现一体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

生态环境取得新改善。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全面退出,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重要河湖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拓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广。

此外,还要做到人民生活实现新提高、文明和谐展示新风貌、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

此次北京市党代会提出的5年目标,首先是要实现首都核心功能,即政治、科技、文化、国际交往中心的四大核心功能,而这四大核心功能的实现与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又有着紧密联系。

本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北京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最主要是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大城市病比较重,影响了首都功能发挥,影响了服务保障水平提升。同时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环节交通拥挤治理等还需要下更大力气等。

首都经贸大学城市学院教授王德起认为,在过去较长时期的城市化进程中,北京市人口快速膨胀、空间规模过度扩张蔓延,造成诸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设施短缺等严重的“城市病”,制约的居民幸福感指数的提高。

王德起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强调了北京作为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定位,承担着“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但这些都必须以“宜居”为前提,因为核心功能的发挥都需要高技能的“人”的支撑,一个安全、健康、友爱、经济高效的适宜人们聚居之城便显得极其必要。

大力推动非核心功能疏解

未来5年,北京仍会强化核心功能,大力推动非核心功能疏解。

北京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推动疏解功能向纵深发展,加强统筹联动,确保非首都功能迁得出去,落得下来。

为此,北京要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压缩生产空间规模,推动南北均衡、城乡一体、内外联动、区域协调,着力改变单中心聚集、摊大饼的模式,推动中心城市功能优化重组,强化政治中心空间,努力形成优质政务环境和人居环境。

北京非核心功能的集中承载地是雄安新区,北京提出把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当成自己的事,主动加强规划对接、政策对接、项目对接,全方位加强合作,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就支持什么,做到有求必应、积极配合、毫不含糊。

中国劳动保障研究院研究员张丽宾认为,北京目前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高,加上人均收入高的因素,对人口吸引力比较大。目前北京采取了疏解人口的一些措施,但是还不能说人口已经实现净流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2016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89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北京第三产业比重达到了80%以上。2016年末常住人口217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万人,增长0.1%,低于2012年新增50.7万常住人口的数字。

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教授高汝熹曾经做过沿海三大城市群的人口比较研究,他认为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周边地区都有大量的常住人口,与上海实现了协调发展,原因是上海与周边地区的发展水平差别不大。

但是,北京与周边地区发展水平差别较大。“所以北京未来要向雄安地区疏解人口,就需要提高雄安地区的发展水平。”高汝熹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截至今年4月,北京全市已累计停产不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制造业企业1624家,其中今年1-4月共疏解退出283家。2017年北京市计划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500家,截至5月底全市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372家,完成全年任务的74.4%。区域性批发市场疏解步伐也在加快,全市已累计调整疏解392家商品交易市场,1-4月疏解39家。

中国社科院城市所研究员王业强告诉记者,下一步要把雄安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成为一个新中心,这样可以实现北京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而不是都集中在核心城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