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未至》收视飘红,郭敬明IP能借这部剧翻身吗?

从去年《微微一笑很倾城》的火爆,到现在《夏至未至》的高关注度,可以看出青春剧仍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国内电视人却似乎遗忘了这个剧种。

作者:任珊

步入6月之后,各大卫视纷纷上档青春剧来吸引学生观众。6月12日,根据郭敬明的同名小说改编,郑爽、陈学冬、白敬亭主演的《夏至未至》,一经开播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去年暑期档,投资高达3亿的《幻城》,刚刚开播就因为杀马特造型和雷人台词遭遇到观众的群嘲,最终收视口碑双扑街。同样改编自郭敬明小说的《夏至未至》,登上荧屏后遭遇似乎比《幻城》好得多。该剧首播的实时收视率一度破2,讨论热度也居高不下。

从《小时代》系列到《爵迹》,再到去年的《幻城》,根据郭敬明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一直是网友群嘲的对象。《夏至未至》能够打破这一宿命吗?

抢占暑期档 《夏至未至》收视飘红

说到郭敬明,大部分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还是《小时代》系列。迎着一路的白眼和骂声,《小时代》系列揽下18亿票房。不管你想不想承认,郭敬明都成为了影视圈的一个大IP,也成为了资本热切追捧的对象。

谁也没想到,2016年成为了郭敬明作品的“滑铁卢”之年。去年暑期档,根据郭敬明小说改编的《幻城》,制作成本高达3.6亿,还集结了冯绍峰、宋茜、马天宇等一众高颜值明星。未料及,该剧刚刚开播,就因为混乱的故事,杀马特的造型和雷人的台词备受质疑。在豆瓣上,《幻城》的评分仅为3分,被网友称为“群魔乱舞的芭芭拉老魔仙”。

国庆档上映的电影《爵迹》,则遭遇了口碑和票房的双扑街。据了解,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近两亿,最终票房却仅有3.8亿。按照票房分账的算法,亏损成为定局。在豆瓣上,这部电影的评分仅为3.8分,甚至还比不上豆瓣评分4分上下的《小时代》系列。

根据郭敬明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接连扑街,不禁让人感到疑问,难道郭敬明这个IP已经被透支了吗?时隔一年之后,《夏至未至》给出了答案。

6月12日,《夏至未至》在湖南台首播,三网收视率破1,实时收视率一度突破2.45%。在微博上,话题“夏至未至”的阅读量高达31.8亿次,讨论次数超过950万,话题热度居高不下。不过,该剧的网播量方面稍显逊色,刚刚突破10亿大关。口碑也维持着郭敬明作品一贯的水准,豆瓣评分仅为4.3分。

《夏至未至》人气高 只因主演是郑爽?

以往根据郭敬明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都逃不过人气低、口碑差的宿命。2007年由张峻宁、张俪主演的《梦里花落知多少》,2014年由陈意涵、何润东、江铠同主演的《小时代》电视剧,都没有引起太大反响。唯一比较有存在感的《幻城》,还被观众骂了个狗血淋头。

同样是根据郭敬明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为什么《夏至未至》收获了不错的收视率和较高的讨论度,没有像《小时代》、《幻城》一样陷入被群嘲的窘境呢?文创资讯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契合年轻观众的审美趣味

暑期档一向是学生群体追剧的好时机,也是最适合青春剧的档期。去年大热的《微微一笑很倾城》选在暑期档播出,赢得了大批年轻观众,最终网播量突破了88亿大关。

《夏至未至》同样是青春题材,讲述的是傅小司、立夏、陆之昂等人美好的高中校园生活,以及大学毕业在种种逆境中学会爱与成长的故事。该剧选择的主演也是高颜值的年轻演员,陈学冬、郑爽、白敬亭等。无论从题材、主演还是剧情来看,都符合年轻观众的审美,很容易受到年轻观众的追捧。

几位主角中,虽然陈学冬的“面瘫式演技”遭遇了观众吐槽,白敬亭和郑爽却演出了青春的感觉。尤其是白敬亭,凭借阳光活力的气质博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引得网友感叹“白敬亭就是青春的模样啊!”

2、主演郑爽的超高人气

虽然郑爽前段时间一直在微博上“放飞自我”,粉丝基础还是毋庸置疑的。更何况,《夏至未至》中,郑爽饰演的正是她驾轻就熟的那类角色——清纯可爱、贫困乐观的学生妹。

毕竟,郑爽当年是因为同类角色楚雨荨而成名,积攒了不错的路人缘。去年大热的《微微一笑很倾城》也证明,观众仍然喜欢看到她演绎青春可爱的学生妹的角色。借力郑爽的粉丝基础和路人对这类角色的好感,《夏至未至》能有如此高的关注度,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3、剧情还没开始撒狗血

郭敬明的小说是什么风格,看过《小时代》系列的观众都心里有数。说来有点搞笑,《夏至未至》到现在还没引起大规模的吐槽,主要是因为剧情还没有演到最狗血的地方。目前,《夏至未至》还是在展现主角们高中时期单纯美好的校园生活,“郭敬明”式桥段还没到来。

根据原著,后半部分的剧情集结了三角恋、主角被冤、好人变逃犯等众多狗血情节。傅小司被诬陷抄袭,陷入了人生低谷,同时还陷入了立夏与七七之间的三角恋。陆之昂伤别人并畏罪潜逃,被判无期徒刑……

看了这样的剧情简介,你是不是也松了一口气,故事终于变得很“郭敬明”了。如果按照原著来拍,该剧会一秒从怀旧青春剧变成狗血撕逼剧。到那时,这部电视剧还能不能保住豆瓣4分的评分,就很难说了。

优质的青春剧依然稀缺

郭敬明的小说和电影被群嘲了这么多年,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依然很有市场,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优质的青春剧太过稀缺,无法满足年轻观众对于青春剧的需求。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郭敬明IP剧再狗血,依然能够受到观众的追捧。

其实,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优质的青春剧。比如,去年的网剧《最好的我们》讲述的都是高中时代看似无关痛痒的小事,没有狗血情节,也没有过度戏剧化的桥段,却依然会让观众会心一笑。网剧《一起同过窗》则还原了真实的大学生活,故事轻松好笑,能够引起观众对大学生活的追忆。这两部网剧,在豆瓣都获得了8.7分的好评。

主打怀旧牌的青春剧,能让观众回忆起青涩美好的青春时代,以及那时男女同学间的暧昧情愫,很容易让观众有代入感。这就是青春剧存在的最大意义。早在1998年,我国就出现了一部优秀的校园青春剧——《将爱情进行到底》。剧中青涩的爱情故事和真挚的友情,都成为了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然而,放眼近几年的电视荧屏,几乎变成了是古装剧的天下,青春剧本身数量稀少,其中的优质作品更是凤毛麟角。从去年《微微一笑很倾城》的火爆,到现在《夏至未至》的高关注度,可以看出青春剧仍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国内电视人却似乎遗忘了这个剧种。

如《夏至未至》一类的电视剧,既有高颜值的主演,也有跌宕的剧情,获得年轻观众青睐其实并不奇怪。但如果电视荧屏上只有这类“狗血青春故事”,没有更接地气、更能反映真实校园生活的青春剧,就只能让人叹一声“可惜”了。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