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高薪”更重要的工作条件?Google的20%时间

创新,本来就是一种自由而不受限制的放空行为。真正的创新者都是业余爱好者,创新的动机是好奇心,而不是一种任务,被人命令去鼓捣新玩意儿会让人失去创新的激情。

Google的广告服务AdSense、新闻阅读平台Google News、邮件服务Gmail、和通讯软体Google Talk有什么共同点?答案是他们全都是Google工程师趁每周自主的“20%自由时间(20% time)”,从事核心工作以外的创新活动时,所发想出的产品和服务。

低干涉管理,激发更多的工作创新思考

著名的“20%自由时间制”由Google首创,并在研发界引起了一股潮流。这一项新颖的管理模式,是鼓励企业员工在工作的时间的20%用于与自己工作职责不一定相关的项目上。

《Google模式》这本新书中指出,传统的管理者都认为,人有惰性,员工不紧盯就会偷懒。但是Google却证明这项理论不适用在当今职场。在Google行之有年的“20%自由时间”制度中,员工可以每天在任何时段使用20%的上班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信赖员工的结果,大部分软件工程师并没有用这20%的时间去写歌剧、养宠物,反而拿去写他们想创造的程序。激发一连串创新想法后,受益的反而是公司。这个计划孕育了Gmail, Google Transit, Google Talk, GoogleNews等诸多项目,因此“20%自由时间”有时候也被认为是“20%创新时间”。

为什么Google可以留住最聪明、最有能力的一群人?他们自始至终采取的“低干涉(light touch)管理”可说是功不可没。

早在Google实行这个制度前,3M公司已经鼓励员工善用15%的时间去做工作之外的事。3M经典产品Post-it便利贴的点子,就是这样诞生出来。这是管理者该有的革命性思维,当雇用优秀人才时,最好的做法,就是别干涉他们太多,他们自己会发挥更大的力量。惠普从早期开始就在周五午餐后安排了创意时间,而它通过这些无拘无束的创意时间获得了一些重大产品的创意,从即时贴到激光打印机,等等。

后来,不少行业巨头仿效Google这种弹性机制。最具代表性的是苹果公司(Apple)的“蓝天”(Blue Sky)的内部创意项目,还有领英(LinkedIn)公司的“孵化器”(InCubator),允诺公司里的工程师可以脱离正常岗位一段时间,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构思开发成为切实的项目。

“20%自由时间制,或许只是一个管理哲学

然而,Google的“20%自由时间”是否真实存在受到了质疑。雅虎CEO,曾任Google副总裁的玛丽莎·梅耶曾经直言不讳地否认它的真实存在。

2013年,Chris Mims为Quartz写道,因为员工太难以离开正常工作,“20%自由时间”制度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在某些方面,20%的时间的想法比它的现实更重要,”他写道。“它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正规管理监督的范围,但这种想法是可行的,因为最有才华和有创造力的人不能被迫工作。

创新,本来就是一种自由而不受限制的放空行为。真正的创新者都是业余爱好者,创新的动机是好奇心,而不是一种任务,被人命令去鼓捣新玩意儿会让人失去创新的激情。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