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大师进课堂 民间艺术承文脉

师生们现场动手实践,体验脱稿剪纸的独特技巧,在剪刀开合间感受非遗技艺的生命力。“原来一张红纸能剪出这么多门道,既学到了技巧,更读懂了背后的文化内涵”,参与活动的学生感慨道。​“民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开展此类非遗传承活动,不仅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也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藏着千年文化密码!”昨日,宁波财经学院民艺工作室里红纸翻飞,四川省省级非遗剪纸传承人兰小奇现场授艺。当天,该校艺术设计学院正式聘任兰小奇为客座教授,一场三小时的“非遗大师进课堂”活动,让近百名师生沉浸式感受到了民间剪纸的魅力。

课上,兰小奇从剪纸的图纹内涵、传承脉络、技法特点以及创作方法等多个角度,系统介绍了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与艺术特色。

摄影:张欣格

“民间纹样丰富多样,尤其传统剪纸纹样古朴淳厚,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兰小奇说,如何借助剪纸技艺对传统纹样进行创新性转化,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剪纸作品,是当代传承者共同面对的课题。

摄影:张欣格

兰小奇结合自身多年走访民间、创业创新的经历,分享了《薪火相传》《听党指挥》《冬奥情节》《两岸同心》等代表作的创作故事,详解库淑兰、高凤莲等剪纸大师的艺术风格。年近六旬的她仍坚持与时俱进,参加数字艺术培训创作出《川超》等跨界作品的经历,让在场师生深受触动。“美在民间永不褪色,执着者终将守护文化根脉”,她鼓励学生将老祖宗的智慧与现代设计结合,通过文创实践实现文化创新创业,让剪纸艺术与漆艺、刺绣等非遗项目跨界融合焕发新生。

摄影:张欣格

在教学互动环节,兰小奇从折纸、起稿到剪镂步步示范,“盘长纹”“吉祥窗花”等传统纹样在她指尖快速成形,蕴含其中的美好祝福跃然纸上。师生们现场动手实践,体验脱稿剪纸的独特技巧,在剪刀开合间感受非遗技艺的生命力。“原来一张红纸能剪出这么多门道,既学到了技巧,更读懂了背后的文化内涵”,参与活动的学生感慨道。​“民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开展此类非遗传承活动,不仅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也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此次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工作室负责人张霞儿老师表示,“原创是艺术的生命力,我们希望通过这类活动,让师生在接触非遗、实践创作中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激励学生用传统文化赋能创新创业,在传承中绽放独特价值。” (肖薇综合整理)

 

来源:推广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