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出游玩遇上外星怪兽,怎么办?可以说,这是许多人都难以想象的事。近日,一部国产怪兽科幻题材影片《异兽来袭》概念海报曝光,海报中,天色阴暗,全是山野树林,一人一兽悬在停靠的缆车上半空对峙,危机一触即发。
国产怪兽科幻题材影片《异兽来袭》海报
作为中国首部怪兽灾难科幻巨制CG大片,《异兽来袭》还未上映就已引起广泛关注与期待,更被好莱坞知名特效团队称为中国版的《异形》。到底异兽是怎样的呢?科幻怪兽题材的《异兽来袭》会有哪些不同之处?
文创资讯有幸采访到了《异兽来袭》的导演陈海帆及视效导演杨佳航,听他们讲述《异兽来袭》背后的故事。
《异兽来袭》导演陈海帆
文创资讯:《异兽来袭》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为什么会吸引到您?
陈海帆:2012年底,我和同事们共同策划了《异兽来袭》这个项目,初衷是想用一部小成本院线电影来验证团队是否具备完成商业项目的整体运作及完成中高成本视效大片的制作实力。
之所以会这么想,一方面,受前期拍摄成本的制约,不太可能请到知名演员,所以选择做小众类型片,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我们的团队在国内的CG视效制作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我们选择了做《异兽来袭》这个项目,毕竟科幻+灾难+怪兽的影片需要营造一些视觉奇观,而借助我们的团队制作优势则可以拉大和同等成本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是工科出身,对技术性很强的CG视效制作特别感兴趣。虽然我有多年的电视剧摄制工作经历,但是一直没有太多机会使用CG视效制作技术,仅在几部特种电影和短片的制作中涉及,很不过瘾。所以,能否用较低的成本运作这样一部以CG视效制作技术主导的院线电影,对我来说是巨大的挑战,这种刺激的感觉也吸引了我。
文创资讯:一直以来大量CG特效制作的科幻怪兽类题材灾难片都是好莱坞的“拿手菜”,而国内这种类型的电影,发展到什么阶段了?和好莱坞相比,哪些方面的差距正在缩小,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呢?
陈海帆:对于这种类型的电影,之前有一些国内的电影人在做尝试:最重要的一部是林黎胜导演的《百万巨鳄》,说起来那部影片的发起方与方特影业的合作也是我促成的,影片中的那条大鳄鱼的所有镜头几乎都是用CG技术制作完成的,虽然还有些许瑕疵,但已经相当逼真了。当时方特影业的制作团队技术实力极强,还为一部中英合拍片《史前怪兽》制作了开场熊的CG镜头,秒杀了制作怪兽的国外制作团队。另外还有一部阿甘监制的《3D食人虫》,那部影片高潮段落母虫的镜头制作水准也相当不错。
其他还有像陆川导演的《九层妖塔》、周文武贝导演的《蒸发太平洋》、过华导演的《异种》,这几部影片中也曾出现过怪兽。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们不能算是怪兽电影,只是怪兽在片中客串了一把而已。与好莱坞比起来,国内这种类型的电影还处在初级阶段。
不谈剧本的优劣,单纯从某一项制作技术上来说,国内与好莱坞的差距已经非常小了,但如果从整个制作规模和流程上来看,差距还是相当悬殊的,前期阶段尤为突出,如电影的预算规模与分配、视觉概念设计、Previz、制作方案规划、现场拍摄执行等这些环节都需要大大提高。
文创资讯:您认为拍摄科幻怪兽类影片最大的技术难点在哪里?在《异兽来袭》中是如何克服的?
陈海帆:我认为拍摄科幻怪兽类影片最大的技术难点不是在制作环节,而是在最初的设定。
国内观众对国产科幻有一个接受度的问题,一般来说,无论是创作人还是大多数观众普遍缺乏科学素养,而科幻片在很多人心目中是好莱坞大片的专有类型。通常情况下,中国演员和科幻场景组合在一起,容易让人感觉不太搭调,而对于好莱坞大片中,中国演员和国外演员一同出现在科幻场景里,观众的感觉就会好一些。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磨合才能解决。
在《异兽来袭》这部影片中,科幻只是广电立项的归类标签。在最初设定时,我们考虑到国外已经有了《大白鲨》、《异形》系列、《侏罗纪公园》系列、《哥斯拉》、《金刚》、《逃亡鳄鱼岛》、《狂蟒之灾》系列等怪兽影片,各种形态的怪兽观众已经看过了,如果我们的怪兽还是现实环境中存在的生物,视觉上就更难有新鲜感。而这种小成本影片要想在市场上有所反响,或许可以借鉴国外低成本B级片的制作方式,用一些新鲜特别的元素来包装。所以,最终我们设计这只怪兽来自坠落地球的外星不明飞行物,从造型上就能看出,它的骨骼关节和地球上的四足生物有着明显的区别。
其实当时制作团队还提出了很多新奇的设想,但权衡再三之后,我决定使用现在的怪兽造型,一是角色动作有参考、相对容易调动画;二是这种造型不至于引起观众极端的生理反应,审查没风险;三是体型适中,和没有大量枪支弹药的人类之间力量对比没那么悬殊,最终面对面的搏斗成为可能。而且我们也不用太多笔墨去表现怪兽的来龙去脉,为减少深究之后带来的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制作问题,采用了软科幻的处理方式。
《异兽来袭》导演陈海帆
文创资讯:科幻怪兽类影片十分考验视觉和特效,电影中的那只异兽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在特效方面,用了多少人员、多长时间、多少个镜头?
视效导演杨佳航:怪兽特效片制作很不容易,因为要塑造一个虚拟的生物,就要求从设计到制作都要考虑生物性,从生物本身来说就是如何让这个虚拟的生物看起来更真实。为了这个目标,就要集合很多优秀的工作人员,研究并反复测试,最终合力从各个层面去完善它。
《异兽来袭》的CG部分后期制作耗时大约5个月。CG镜头量在500个镜头左右。这在当下的特效大片风靡市场的现象中算不上是量大的。虽然我们没有其他特效大片充足的时间周期及资源配套,但是我们认为效果不错——我们有执着的心,力求做到最好,可以说片中的每个镜头都是精心处理过的。
文创资讯:当最终看到怪兽的效果时,您的感受如何?
陈海帆:坦率地说我很平静,也许因为是跟着这个项目一路走过来的原因。怪兽的概念设计图很早就完成了,所有包含CG视效镜头的场次都制作了Previz,所以怪兽的效果在拍摄阶段甚至是筹备阶段就已经相当清晰,因此当最终看到怪兽的效果时,并不太吃惊,我当时就在想,OK,这就是我心中想要的怪兽。
文创资讯:电影制作过程中有没有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情?比如遇到过哪些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有哪些创新之举?
陈海帆:这部影片最了不起的是视效部门,他们从影片策划创意开始就介入工作,这点既是非常难得也是非常必要的。视效导演杨佳航带去现场跟组筹备和拍摄的人员前后就有十多人,这些都是高手,在制作公司里全是组长以上的级别。两年后制作重新启动时,他们中的很多人虽然分散在了不同的公司,却也都继续参与了本片的制作。
在影片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肯定很多,比如资金匮乏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没钱请明星,只能请熟悉的演员、朋友甚至工作人员客串;拍摄周期不够,即使表演状态还不理想,却也没时间细抠,还有很多局部特写镜头来不及拍摄;美术部门非常简陋,除了道具兼置景,美术指导都没有;拍着火的戏,把两三千平米雪具大厅的屋顶和几百件滑雪服熏黑,面临赔偿;大部分时间白天黑夜连轴转赶工期,偏偏整晚下雨;最后的爆炸重场戏必须一个大夜拍完,上班前就必须恢复场景。
这些其实都不算是真正的问题,最可怕的是当前期拍摄完成后,因为公司的突发事件造成后期资金链断裂,项目停了。两年时间,很多工作人员和朋友都帮着去找过投资,不希望这个项目夭折。我带着1分钟的片花不知见了多少业内业外的资方,好几次是刚有了希望不久又破灭了。
幸好我们坚持下来了,当我在两年之后第二次找到德丰影业总经理李纪丰时,他终于拍板决定投资,《异兽来袭》这部影片才终于得以完成。
《异兽来袭》的创新之举谈不上,正是因为前期资金相当有限,所以,在创作流程上我们和其他影片可能有所不同。首先,我们在确定影片类型后,参照国外该类型的影片,依据本土化的人设完成了最基础的故事框架。随后,我们动用身边的人脉资源开始找合适的拍摄场景,找到场景后,编剧、导演、制片、视效等部门负责人就一同去现场勘景,根据场地实际情况讨论出一些主要段落的设想,然后编剧根据已经确定的拍摄环境和故事桥段完成了初稿剧本,视效部门也完成了怪兽的概念设计。接下来,根据初稿剧本,编剧、导演、制片、视效,再加上摄影、灯光、动作等部门第二次赴现场,根据可操作性逐场推敲具体细节,打磨完善修改稿剧本。在剧本基本定稿之后我们又花了4个月完成导演工作台本和所有包含CG视效镜头场次的Previz。从头开始差不多做了7个月的准备工作后,这个戏才正式开机了。
《异兽来袭》导演陈海帆
文创资讯:您怎么看待蓝海创意云在《异兽来袭》的制作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以往您执导的电影相比,蓝海创意云的介入,有什么不同?
陈海帆:在这部影片里,我的身份是双重的:制片人兼导演。用职务来类比,我觉得蓝海创意云在《异兽来袭》的制作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更像一个后期执行制片人,它将制片人所承担大量具体制片工作一并承包了,不用制片人去逐一面对各个制作方做差异化的评估谈判沟通工作。同时也让导演解放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创作,不用考虑很多事务性的沟通对接问题。
这是我的大银幕处女作,没有可比性。但我认为其他动画或视效类影视项目的制片方如果选择和蓝海创意云平台合作,会享受到更多的工作便利,拥有更多的选择。由于动画和视效类项目工业化要求很高,国内大部分的制片方在这方面的经验都非常有限。在同样有限的投资前提下,更不能走弯路犯错。因此,选择蓝海创意云这样拥有更多专业出入口资源的技术性平台服务公司肯定比押宝在一个人或一家公司身上要安全得多。
文创资讯:您觉得,《异兽来袭》算不算国产电影一次工业化的探索?
陈海帆:前不久《速8》22天突破26亿票房,《摔跤吧!爸爸》逆袭《银河护卫队2》引发了很多讨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电影行业的突破点有两点:一是,重工业作品的发展,这是中国电影大的方向;二是电影可以回归故事本身,这是接下来要下大力气去做的事情,不要迷信大IP、大导演、大明星、大公司。
四年前我们策划《异兽来袭》时也是有点野心的,初衷就是打算做一次尝试,做当时别的公司不敢做的事情,想看看中小成本是不是也能打造能被中国电影观众认可的重工业电影。我们最初选择怪兽灾难类型片的定位,就是想精准针对特定的观影群体,这个受众群体虽然相对比例较小,但绝对人数依然不少,市场容量是足够的。
当然,个人能力有限,影片是否能得到目标观众的认可,现在还不得而知。但不论成败与否,《异兽来袭》都是全体演职人员努力工作的成果,每一个镜头都有大家付出的心血。
现在看来,这是一部流程按照工业标准、技术达到工业水准的类型影片,如果宣发到位,相信市场会给予其应有的回报。
作者 | 文创资讯记者 樊佩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