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黑盒”垄断之困,能源央企自主创新显担当

中国海油展演《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抉择》。人民网记者 任峰涛摄

中国海油展演《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抉择》。人民网记者 任峰涛摄

核心设备管理长期依赖国外“黑盒”软件,系统无法自主迭代,企业核心资产管理受制于人……在海上油气开发领域,中国海油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曾饱受垄断之困。

如今,该企业自主研发的“海能EAM”系统成功上线,突破了这一困境。11月1日,在2025年人民企业社会责任论坛上,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数智技术中心副总经理李毅“揭秘”了这款工业软件的诞生历程。

作为国内海上油气开发龙头企业,中国海油的设备资产遍布海陆,曾与多数国内企业一样依赖国外软件管理。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入,无法参与且不能自主迭代的系统难以保障企业核心运营。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只能随波逐流,却永远无法决定航向。

“命脉不能交在别人手中!”基于这一共识,中国海油启动“海能EAM”研发项目。

项目之初,质疑声与期待并存。但一支百余人团队毅然开启三年攻坚:面对十余年积累的海量旧数据,他们攻克迁移准确性难题;为实现与现有核心系统深度融合,研发人员无数次通宵攻关。当系统成功上线时,全员动容——这款自主软件不仅打破国外垄断,更能与国际顶尖产品同台竞技。

如今,“海能 EAM”已深度融入海油及产业伙伴日常运营。其贴合国人习惯的操作界面大幅提升审批效率,目前已为7400余名用户、87万台设备提供稳定支持,每年为企业节约运营成本超1200万元。

对于未来,中国海油有清晰的规划:让设备运行数据“活”起来,通过人工智能实现故障预警,替代“事后维修”模式;融入国家信创生态,打通国产ERP软件强化产业链自主可控;将“海油智慧”转化为“中国方案”,分享给有需求的企业……

“伟大梦想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中国海油表示,愿开放“海能EAM”技术成果,与行业同仁共擎科技之火,拓宽自主创新之路,以央企担当护航国家能源安全。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