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控股三季报盈利表现领跑行业,28.45亿元净利润验证战略成效

10月31日,随着中国民航业步入全面复苏轨道,海航控股(600221.SH)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三季度成绩单。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4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超30.93%,净资产突破53.82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136.78%与此同时,前三季度国航的净利润为18.7亿元,东航净利润21.03亿元、南航净利润23.07亿元、春秋航空净利润23.36亿元,海航控股此次多项核心营收指标均位居行业前列。依托辽宁方大集团入主赋能、深耕多年的航线布局以及战略转型积累、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国际油价下行及人民币汇率企稳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共同推动下,这家扎根海南的航空企业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根据民航局最新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民航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同比分别增长10.3%、5.2%和14%。其中,国际航空市场表现尤为亮眼,暑运期间国际客运规模连续突破700万人次,创下月度历史新高。国际航线货运同样保持强劲增长,同比增速始终维持在两位数水平。

在行业供需结构持续优化的背景下,海航控股业绩表现格外引人注目,实现了经营业绩的跨越式增长。公司公告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旅客运输量达5374.92万人次,同比增长3.74%,其中国际旅客运输量同比激增46.83%,创近五年同期新高。

国际航线成增长新引擎,全球网络布局成效显著

海航控股三季度业绩的爆发式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前瞻性的国际航线战略。数据显示,公司三季度国际航线收入同比激增47.79%,运力投入(ASK)同比增长45.37%,远超行业平均水平。9月份,公司国际市场收入客公里(RPK)达到2294.39百万公里,同比增长23.47%,国际旅客运输量330.38千人次,同比增幅18.47%。航线网络拓展方面,海南航空三季度密集开通多条洲际及区域航线, 7 月 20 日,新开西安—大阪航线,9月13日重庆—海口—奥克兰航线启航;9月21日长春—海口—新加坡航线成功首飞,仅用两个月便完成从谋划到通航的全流程;9月26日海口—雅加达航线正式投入运营,每周执行4个往返航班。在热门航线表现上,国庆、中秋假期,海南航空海口=奥克兰、海口=墨尔本、重庆=马德里等航线客座率均超过90%,前往悉尼、大阪、巴黎等目的地旅客量同比增长超70%,彰显出其航线网络的市场竞争力。

截至三季度末,海南航空已恢复、新开及计划运营北京、上海、海口等城市出港的70条国际及地区往返客运航线,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39个境外城市,形成以海南为枢纽、辐射全球的航线网络格局。

在国际客运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海航控股的货运业务同样表现出色。面对全球供应链重构机遇,公司持续强化国际货运全链条服务能力,9月国际货邮载运率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17.44个百分点,货邮运收入吨公里增幅超23%,这一成绩在全球航空货运市场整体承压的背景下更显难能可贵。

自贸港红利持续释放,政策赋能成本优势凸显

随着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进入最后倒计时,海航控股作为本土核心航司的政策红利正在加速显现。根据自贸港相关政策,公司可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飞机及部分航材零关税政策落地,以及保税航油供应优势。

中泰证券研报显示,目前进出海南岛的国内航班均可加注保税航油,为公司节约部分航油成本。2024年公司燃油成本占成本总额的比例为34.09%,仅略高于国航,2024年公司航油座公里成本0.139元,低于三大航平均水平(国航/东航/南航0.151/0.153/0.154元)。此外,海航控股通过引入辽宁方大集团精细化管理经验,建成日成本管控系统,实现成本自动化监控与预警,持续消除冗余,成效显著。2024年座公里成本0.407元,同比2023年下降3%。

行业分析指出,封关运作后,多项税收优惠政策的效应将进一步放大。在运营成本方面,保税航油政策将持续降低燃油支出;在设备引进方面,零关税政策可降低飞机采购及维修成本;而跨境物流便利化措施则将提升国际货运业务效率,助力货邮运输量持续增长。海航控股的政策红利将从单一税收优惠向全产业链延伸,包括国际中转旅客免税购物、跨境资金流动便利等政策的落地,将进一步提升海南枢纽的吸引力,为公司国际航线客流量与收入增长注入长期动力。

精细化管控成效显著,服务效能品质双提升

自辽宁方大集团2021年12月入主以来,海航控股通过引入精细化管理体系,对运营效率与服务品质的同步升级,成为三季度业绩增长的重要支撑。数据显示,辽宁方大集团入主以来,累计投入航材和维修资金近360亿元,确保新海航的飞机适航状态;通过日成本管控系统发现降本创效问题点近万项,累计实现降本创效逾170亿元。

精细化管理在今年暑运及“双节”运输保障中得到充分体现。暑运期间,海航控股旗下海南航空共执行境内外客运航班超5.2万班次,共运输旅客超853万人次。8月15日的国内航班单日运输旅客13.5万人次,达暑运单日运输量最高值;整体执行国际航班量4262班次,日均执行68班,同比2024年增长44%,国际运输旅客超76万人次,同比提升33%。8月16日为国际航班单日旅客运输最高值,运输旅客量近1.5万人次。而在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海南航空共执行境内外客运航班总量近6500班次,共运送旅客逾110万人次,同比2024年国庆假期增长16%。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班执行516班次,同比增长28.4%;国际及地区旅客运输量9.4万人次,同比增长34.5%。10月1日单日运输旅客14.5万人次,达“双节”假期单日旅客运输量最高峰。

在服务品质升级方面,作为中国内地唯一一家SKYTRAX五星航空公司,海南航空持续践行“真情服务”理念。“双节”期间,公司推出“月映珐琅,云端共圆”主题餐饮,在全国44个站点提供特色服务,获得旅客广泛好评。三季度,公司客运客座率达85.12%,外籍旅客运输量同比提升68%,品牌价值持续凸显。

投资价值获机构认可,未来发展可期

基于海航控股前三季度出色的盈利表现和发展前景,多家券商机构近期发布研报表示看好。华源证券、中泰证券等机构均给予公司“买入”或“增持”评级。值得注意的是,枢纽定位的强化让政策红利更具穿透力。海航控股在多个核心枢纽机场保持领先地位,在海口机场的时刻量居行业首位。10月1日—8日,海南航空在海南地区共执行航班量逾1700班次,共运送旅客约28.6万人次;其中,共执行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班总量161班次,运送旅客约2.6万人次,同比增长43.5%,海口至悉尼、莫斯科、奥克兰、曼谷为国际及地区热门旅游目的地,客流同比增长20%以上。这种枢纽优势在封关后将进一步凸显,有望成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空中桥梁”,为国际中转旅客、跨境贸易物流提供高效服务。

2025年三季度,海航控股交出了一份营收和利润都极其亮眼的业绩答卷。在全球航空客运量预计突破52亿人次、行业收入迈向1万亿美元的背景下,同样基于当前行业态势,海航控股已在行业复苏进程中展现出显著的差异化竞争力。有市场分析认为,在民航业整体仍处于复苏与转型并行的阶段,公司所展现出的盈利能力和增长质量,使其成为市场中值得重点关注的对象。随着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临近,政策红利的进一步释放有望为公司打开新的成长空间,其未来发展路径与价值体现将持续吸引市场的目光。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