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控股:前三季度实现净利同比增30.93%,国际航线增长叠加自贸港红利驱动业绩增长

10月30日晚,海航控股2025年三季报出炉,其多项核心指标全面突破,向市场传递出强劲信号。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4.38亿元,归母净利润28.45亿元,同比增长30.93%,盈利能力显著提升。第三季度,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57.08亿元,现金流状况良好。得益于辽宁方大集团的各项精细化管控措施,公司净资产突破53.82亿元,经营情况持续向好。

三季度报的亮眼数据不仅象征着海航控股正式进入盈利周期,更映射出其在加入辽宁方大集团后的近四年间,通过战略深耕所取得的成果——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成本降低与效率提升、国际航线网络的重新构建,以及自贸港政策优势的充分利用,海航控股在国际航线及海南自贸港枢纽方面的价值逐渐凸显。公司正以“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为支撑点,重塑民航竞争格局。

业绩迎来转折点:四年磨一剑,精细化管理促进质量型增长

海航控股的业绩突破并非偶然。经过将近四年的深度调整与积淀,公司终于在2025年第三季度迎来业绩拐点,财务数据全面向好,盈利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自2021年12月8日加入辽宁方大集团以来,海航控股借鉴辽宁方大集团的先进管理经验引领企业治理,推行精细化管控模式,开启了“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重塑管理体系,深化精细运营。在运力提升方面,2025年1—9月,公司国内及国际航班承运旅客数量已超过2019年同期。

在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时,海航控股不断优化航线网络管理,公司聚焦北京、深圳、海口、重庆等关键市场,加速推进国际航线网络的全球化、网络化和枢纽化布局,把握签证便利化等政策机遇,持续拓展国际航线网络。截至10月,海航控股旗下海南航空共开通或恢复16条国际航线,全年执行了70条国际及地区航线。

经营数据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海航控股实现收入客公里(RPK)102170.59百万公里,其中,国际市场收入客公里(RPK)同比增长47.79%,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3.74%,其中国际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46.83%;客运运力投入(按可利用客公里计)同比增长8.95%。

机构分析师指出,海航控股致力于实现可持续的“有质量的增长”,并保持财务稳健与可控的资本支出。公司业绩提升得益于多重利好因素的共同驱动。一方面,2025年三季度,人民币升值带来了可观的汇兑收益,有效缓解了其外币债务成本压力,夯实了财务基础;另一方面,全球航油价格回落显著降低了公司运营支出,直接改善了成本端表现。此外,公司还通过盘活存量资产,获得处置收益,直接增厚了利润并改善了现金流状况。

国际航线新引擎:运力精准投放,成就业绩增长第二极

2025年前三季度,海航控股国际航线可用座公里同比增长45.37%;国际航线收入客公里增幅高达47.79%;国际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46.83%,超过300万人次,再创新高。

海航控股的增长势头在2025年第一季度就已显现。当季公司国际航线旅客收入客公里同比增长90.76%,国际航线收益显著提升,已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目前,公司还计划在年底前将国际航班数量提升至2019年的130%,进一步提高其全球市场竞争力。

今年以来,中国民航运输生产保持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行业完成旅客运输量5.8亿人次,同比增长5.2%。国际方面,前三季度客、货运市场持续快速恢复。暑运期间,国际月度客运规模连续超过700万人次,均创月度历史新高。国际航线货运同比增速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5年暑运期间(7月1日—8月31日),海南航空共执行境内外客运航班超5.2万班次,共运输旅客超853万人次。8月15日,海南航空国内航班单日运输旅客13.5万人次,达暑运单日运输量最高值。海南航空整体执行国际航班量4262班次,日均执行68班,同比2024年增长44%,国际运输旅客超76万人次,同比提升33%。8月16日为国际航班单日旅客运输最高值,运输旅客量近1.5万人次。暑运高峰期,海南航空共投入飞机运力226架,同比2024年暑运增加了4架。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海南航空共执行境内外客运航班总量近6500班次,共运送旅客逾110万人次,同比2024年国庆假期增长16%。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班执行516班次,同比增长28.4%;国际及地区旅客运输量9.4万人次,同比增长34.5%,业务增速领跑行业前沿。

值得一提的是,海航控股的国际货邮业务正逐步成长为隐形增长极:9月国际货邮载运率同比飙升17.44个百分点,货邮运收入吨公里同比增长23.42%,货运及邮运量同比增长15.96%,货邮载运率同比增长10.72个百分点。

自贸港封关在即:政策赋能,打开增量新空间

海南自贸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全岛封关运作,这为海航控股带来巨大发展机遇。面对自贸港封关运作的历史机遇,海航控股正积极构建“国内快线+国际中转”的复合型航线网络,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自贸港航空商旅品牌。

目前,海航控股在海口、三亚机场的航班时刻份额居行业首位,有望充分承接封关后商务和旅游需求激增,拓展盈利空间。随着第五航权和第七航权的逐步放开和落地,公司将持续强化国际中转枢纽功能,架起海南自贸港通往全球的空中桥梁,打造海南自贸港“超级承运人”。

海南自贸港不再是海航控股的起点,更是其再次腾飞的新跑道。随着海南自贸港封关进入倒计时,海航控股的基地网络优势与政策红利将更加凸显。这座即将封关运作的自贸港,正在重塑中国乃至全球的航空业格局,而海航控股无疑是这一变革中最直接的受益者。封关运作后,海航控股可享受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包括企业所得税与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均适用15%税率,将有效降低财务成本并吸引高端紧缺人才。此外,封关后税目覆盖率从21%提升至74%,飞机采购成本与零部件维护成本将显著降低,叠加保税维修政策,公司将进一步减少关税和增值税的垫付压力。

更关键的是,自贸港“保税航油免税”政策将为进出海南岛的所有航班提供加注保税航油享受免征“关税、增值税、消费税”三重优惠。有机构分析称,这一政策将直接降低燃油成本约20%。同时,公司所处的新海航航空集团在客运、货运、通用航空、维修、航校等航空产业链有丰富布局,公司与集团内非上市公司间资源共享、业务上下游紧密合作,具有强大协同效应。

华源证券认为,公司处于业绩修复初期,在经营效率提升的背景下,有望充分发挥先发资源优势及自贸港区位优势,利润弹性空间可期。而部分市场机构分析指出,在当前民航业复苏与转型并行的关键时期,海航控股凭借其独特的自贸港区位优势、精细化管理成效及国际航线的领先布局,三季度报已展现出显著的业绩弹性,经营效益远超市场预期。若公司能持续巩固当前增长态势,有望成为2025年国内四大航中全年率先实现盈利的企业。

当海南自贸港封关倒计时的钟声与民航业复苏的脚步声交织,海航控股用一份“净资产突破53.82亿元”的三季报,宣告了其新旧动能转换的完成。随着封关运作在12月18日启动,这家曾穿越风雨的航企,正以政策红利为翼、管理革新为舵,在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浪潮中绘制新的航迹。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