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可控核聚变产业引发全球关注。
合锻智能作为合肥“人造太阳”(BEST)背后的重要参与者之一,10月29日,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根据财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约16.73亿元,同比增长14.03%;归母净利润亏损约4433万元,同比下降677.25%;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约1.81亿元,同比下降3.12%。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16.73亿元
根据财报,2025年第三季度,合锻智能实现营收约6.91亿元,同比上涨23.44%;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6.73亿元,同比增长14.03%。
归母净利润方面,2025年第三季度,合锻智能归母净利润录得亏损约5384万元,同比下降1661%。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约4433万,同比下降677.25%。对比今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约为951万元,合锻智能由盈转亏。

针对亏损的原因,合锻智能表示,系公司报告期内毛利率下降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所致。同时,根据财报合并利润表,营业成本支出上,2025年1-9月,公司研发费用为1.02亿元,去年同期仅为8638万元,今年研发投入增长了不少。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根据财报,合锻智能近期使用公积金弥补公司亏损。2025年8月26 日、2025年9月12日,公司分别召开了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使用公积金弥补亏损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母公司盈余公积20871998.43元和资本公积377285644.60 元,共计约3.98亿元的盈余公积金弥补母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累计亏损。
积极布局可控核聚变 2024年中标2.09亿元
根据官网公开信息显示,合锻智能,全称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成立,2014年11月正式上市。公司是国内高端成形机床成套装备行业的领军企业,主要提供包括液压机、机械压力机、色选机、聚变堆核心零部件,智能化集成控制及新材料等产品和服务。
自2021年开始,现有业务之外,合锻智能开始积极布局核聚变领域。
据合锻智能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深度参与了合肥BEST的聚变堆、真空室等核心部件的制造工作。公司中标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采购真空室扇区、窗口延长段、重力支撑项目包(1),中标金额为2.09亿元;参与 BEST 真空室偏滤器项目研制工作,对偏滤器制造工艺进行了深度开发,并在偏滤器预研工作中承担了重要角色。
同时,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合锻智能董事长严建文目前还同时任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执行院长、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董事长。其中,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为安徽可控核聚变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根据官网信息显示,公司成立于2023年5月,注册资本50亿元,2024年6月通过增资扩股增至14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