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T时报 沈毅斌
编辑|王昕 孙妍
你们抢到5折的上海迪士尼门票了吗?
10月18日,美团启动了“18会员惊喜日”活动,将“必玩榜”上的上海迪士尼门票价格降至五折,同时还为各类“必吃榜”美食团购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折扣优惠。
这不仅是美团“双11”期间发放的会员福利,更深层次,或许是对本地生活存量竞争的一种回应。此前国庆假期,高德扫街榜高调披露3天累计用户突破4亿,抖音“心动榜”也加速版图扩张,各大平台在本地生活领域的“榜单大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但明眼可见的是,“榜单”仅是争夺用户注意力的“面子”,真正决定竞争胜负的,在于平台之间“里子”层面的较劲。从商家服务标准化的打磨,到用户消费体验的优化,再到场景化服务的延伸拓展,这些或许才是抢占消费决策核心入口的关键所在。
“三场战役”暗较劲

除大众点评必吃榜外,高德“扫街榜”、百度“AI去·榜中榜”、抖音“心动榜”、小红书“小红卡”也纷纷加入榜单大战。如今,打开这些App,首页显眼位置几乎都能看到各类榜单的身影。
在《IT时报》记者此前采访中,有消费者质疑榜单,根据目前消费使用习惯,大多还是在大众点评上查询后前往,“种草——消费”闭环已深度嵌入用户决策中。
那么,如何打破既有闭环、重塑用户决策路径?“榜单大战”的第一战便是差异化定位。
在这一轮竞争中,各平台都在尝试寻找自己的独特定位。导航软件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如同“理科生”,手握导航、出行、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等数据,强调“用脚”投票的真实性。试图通过地图导航的高频使用场景,将榜单信息自然融入用户的出行路径。
抖音和小红书则更像“文科生”,侧重于通过用户分享的笔记、感受、种草等内容来激发即时消费冲动。然而,无论是哪种策略,其核心目标都是为了争夺用户有限的注意力,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消费行为。
第二战的争夺点是榜单内容。记者注意到,许多平台结合场景推出各具特色的细分榜单。如今,打开高德扫街榜,在上海地区,最先进入的是“赏红叶”榜单,沪上的公园和周边景点都榜上有名。结合自身的地图优势,高德还推出“城市指南”榜单,沿线的景点、美食、夜市等都被整合进导航路线中,提供一站式的出行建议。

抖音从用户情绪出发,打造了细分榜单“氛围榜”,将餐厅的氛围风格、出片机位、风景视角等作为主要推荐理由,尝试在“漂亮饭”赛道弯道超车;小红书则以City Walk和探店活动,挖掘本地生活榜单的新玩法。大众点评也曾在国庆、夏日两个时段推出“必吃风味集”,将地方特色美食与节日氛围相结合。
榜单的最终目的是引导消费者做出消费决策,第三场比拼的就是团购价格。高德扫街榜虽宣称“永不赚钱”,却能将庞大的流量引至淘宝闪购的到店业务。《IT时报》记者对比了10家同时上榜高德和大众点评的店铺,团购套餐种类上,大众点评较多;但在价格方面,高德扫街榜因为叠加了淘宝闪购红包,会便宜一些。
例如,同为金桥小院店铺四款团购套餐中的10~18人餐,高德团购价为2858元,大众点评则需要2995元,便宜一百多元;其余三款套餐,高德也比大众点评便宜30元左右。

美团“组合拳”应战
尽管美团财报并未单独披露其到店业务的情况,但对美团而言,到店业务始终是不可退让的核心腹地。在高德扫街榜上线的同一天,大众点评就宣布重启品质外卖,也打出“AI+真实”的策略。
看似品质外卖与到店业务并无联系,但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表示,大众点评重启品质外卖服务,可以提升自身用户黏性与商家资源质量,还与美团外卖形成协同效应。对于商家而言,这些商家自带流量与口碑,提升平台整体商家质量,同时通过“品质外卖”入口,将线上流量反哺线下堂食,也帮助商家拓展线上增量。
榜单方面,如今打开大众点评榜单,“公正不收费·依托消费者浏览行为和真实评价得出”的宣传语显得格外醒目,剑指高德。在数天前举行的第八届餐饮产业大会上,美团宣布推出“市井烟火榜单”,既是对榜单内容生态的补足,更是直接对标高德扫街榜中的“烟火小店”榜单。

至于如何吸引小店商家入驻,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砸钱”。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表示在会上宣布,追加28亿元帮助餐饮商家稳定经营,并对上榜小店提供专属流量扶持。同时,高分老店、优质小店等还将被纳入大众点评“品质外卖”专属入口,实现“到店+外卖”进一步经营扩展。
值得一提的是,美团大众点评的另一先天优势,是对商家服务体系的“渗透”。走进一家餐厅,桌面上除了点餐码之外,还有一张大众点评的评价码,服务员便会以饮料、甜品作为交换条件,引导顾客进行打卡、评价。
这直戳消费者“软肋”的细微引导,往往就能让决策发生转变,进而影响店铺在榜单中的情况。对于平台、商家同样喜闻乐见,据《晚点》2023年报道,大众点评一年可为美团带来超百亿元收入;而餐厅如果入选必吃榜,在大众点评的团购套餐销量平均提高超50%。
从单兵作战到组团“对抗”
感受到高德扫街榜压力的不仅美团一家,同为地图导航软件的百度地图也开始加紧布局本地生活榜单领域。与高德类似,百度地图依托其强大的AI技术能力,推出了“AI去·榜中榜”,试图通过算法推荐和用户行为数据分析,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消费建议。

但这些年,高德地图始终压百度地图一头。从用户规模来看,截至今年8月,高德去重月活量为9.62亿,而百度地图去重月活量为5.94亿。显著的差距让百度地图意识到,仅靠自身力量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足够的竞争力。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百度选择与美团、携程两大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展开合作,通过整合资源来弥补自身在消费场景上的短板。
两大阵营因此日益清晰,一方是以饿了么、淘宝闪购、飞猪等阿里内部资源,整合形成的“内部协同”生态;另一方则是百度联合美团、携程构建的“外部结盟”阵营。
在百度地图方面,用户通过百度地图的“AI去·榜中榜”找到心仪商家后,美食消费会跳转至美团完成交易,酒店预订则引导至携程。
为了形成价格优势,在美团和携程团购的基础上,百度还推出专享券,吸引用户选择其平台完成最终消费。《IT时报》记者测试发现,部分餐厅在领取百度专享券后的团购价,比高德扫街榜领取淘宝闪购红包后的价格更低。这一模式,不仅为百度地图增加流量,也为美团、携程带来交易量。
然而,合作模式并非毫无挑战。相比内部资源的协同效应更为紧密的高德扫街榜,对美团和携程而言,需要的是百度地图的流量入口,一旦任何一方在战略方向或利益分配上出现分歧,都可能导致合作关系的松动,能否稳定增长就取决于各方之间的利益平衡点。
本地生活榜单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维度的比拼,而是逐渐演变为全方位的生态较量。无论是高德的地图导航优势,还是抖音的内容种草能力,抑或是美团的商家服务体系,都在试图通过各自的强项抢占用户心智。而这场竞争的核心,早已从“榜单比拼”转向更细更深的服务和生态较量。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IT时报 美团 高德地图 百度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