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科学季盐沙龙活动|站在AI的临界点:一场关于科研、人性与未来的对话

2025 年,AI 已经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技术概念,而是深刻融入科研、产业与人机交互的每一个角落。10 月 24 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联合 2025 知乎科学季共同举办的「AI 科研新范式」的盐沙龙活动现场,展开了一场思想激荡与技术前瞻的深度对话。

从 AI for Science 的兴起,到「以产促研」的落地实践;从人机交互的革命,到「我会不会被取代」的时代焦虑——我们试图回答一个问题: AI 之路,我们已到何处?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上海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荣誉委员、欧洲科学院院士徐雷在开场致辞中,以走到当今人工智能的一个最主要源头,即 80 年代初于美国 UCSD 大学兴起的 PDP 神经网络研究群体中,主要成员都是年青人为例,鼓励当代青年科学家勇于突破常规思维。「应该在你们年轻的时候好好地多开动点脑筋,敢想敢创新。」徐雷教授强调:这一代人中间有一批人应该不只是随大流。

谈及 AI 的极限,徐雷教授认为,当前 AI 在形象思维和语言理解上表现出色,仍有很大潜在发展空间,能够替代普通人的日常智能水平。但在更高级的抽象思维、尤其是因果规律探索方面,例如科技发展至今所展现的人类智能水平, AI 仍存在明显局限。除非人类都「躺平」,只要相信人的主动性,人类智能就不可能完全被 AI 超越或替代。

 

 

如何驾驭AI的「智」与「能」

我们正处在一个 AI 应用大爆炸的时代,或许你曾好奇过:如何才能真正掌握 AI,让其为我所用?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张圣宇在主题演讲《 AI 时代的人机交互思考》中给出了他的看法与建议。

张圣宇从独特的词源学角度拆解了人工智能:「人工」指人工作为,「智」是理解用户,「能」是像人一样行动。人工智能不仅告诉我们要做像人一样的智能,还告诉我们要用好这个智能。

基于这一理解,张圣宇团队探索了大小模型端云协同的路径。端侧模型负责实时响应与个性化,云侧模型处理复杂推理,两者协同既能保证效率又能提升体验。他认为,真正的 AI 能力体现在能否在复杂场景中灵活调度资源,将 AI 能力融入业务流程与决策闭环。

 

 

AI与游戏的双向奔赴:产业实践中的技术新价值

网易伏羲AI产品专家范仲分享了AI在游戏领域的具体实践。从《永劫无间》的语音 AI 队友到智能 NPC 系统,AI正在重塑游戏体验的每个环节。他说道,「我们不仅能生成古风的帅哥美女,也可以生成猪八戒或者没有鼻子的伏地魔这种搞怪的角色。」并在现场展示了AI在内容生成方面的强大能力。在范仲看来,游戏不仅是娱乐产品,更是AI技术最佳的试验场。

 

 

我会被AI取代吗?不同行业的人这样说

AI如此强大,我们会被取代吗?这个集体困惑,在圆桌讨论中,来自不同领域的三位嘉宾结合各自实践与观察给出了针对性思考。

 

 

张圣宇从科研本质给出答案:现在大模型比如说把我们人类的知识想象成一个很大的圆,我们人类的知识其实是散布在这个圆里面各个地方。我们现在对大模型有两种认知,一种是把大模型做得越来越大,把越来越多的人类数据给它喂进去,所以一种主流的观点就是大模型本质上在做压缩,我们喂进去越来越多的数据,它把越来越多的数据压进去到参数里面,我们用各种各样的任务激活它不同的能力。 另外一种观点不是说让圆越来越逼近人类知识的大圆,而是有一种辐射能力,可以从中心辐射出很多线,这些线可以直达抵达人类知识的各个部位,所以第二个观点认为大模型有范化能力、创造力。 如果大模型真的是第二种范式可能我们真的就不需要研究生了,因为它有足够泛化和创造的能力。如果是第一种,可能就是二八定律,80% 的「插值类」研究可能被替代,但真正开创性的工作仍需人类。

网易伏羲范仲聚焦产业实践:对AI产品人来说,创意是AI永远无法替代的。他以游戏玩法创新为例,AI 能优化现有功能,但像语音AI队友、智能NPC这样的全新玩法,源于人类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和对潮流的敏锐捕捉。「AI需要长期训练才能追赶人类顶尖水平,而人类能持续产生新 idea,这是我们的核心底气。

温戈从IC行业视角补充:AI能处理 70% 的重复工作,但超大规模芯片设计仍依赖人类的经验与判断。他强调,「未来不是AI取代人,而是人借助AI成为更好的造物主」。AI解放了人类的时间,让人能聚焦于更复杂的架构设计、更前沿的技术探索,从而实现能力升级。

最后,主持人华沙的总结道出了共识:暂时AI取代不了我们,在与AI的共存中,我们正不断进化,持续瞄准科研与应用的最前沿。

 

 

在一个人人追问「AI将走向何方」 的时代里,我们集体完成了一次「科研与人性的深度对话」。我们正站在AI的临界点,但这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