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短期营销式公益” 成为不少企业的选择 —— 单次捐款、临时活动后便归于沉寂,鲜少有人将公益视为长期战略。

但在绿城,刚刚结束的“种春风” 与 “踢球去” 两大公益 IP 已悄然走过 11 个年头:从民勤沙漠的第一棵梭梭,到触达全国的社区足球赛;从单一治沙行动,到新增沙漠足球赛、乡村助学……
这份 “十年如一日” 的坚持与升级,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更藏着绿城穿越行业周期的核心逻辑 —— 以长期主义为锚,让公益融入产品、服务于品牌的每一寸肌理。
公益与产品协同
长期投入的 “战略共振”
在绿城的战略版图中,公益从来不是 “孤立的善举”,而是与产品战略同频共振的 “有机组成”。“种春风” 11 年坚守的生态理念,和产品端的 “绿色建筑” 布局,形成 “公益反哺产品,产品支撑公益” 的良性循环。
如今走进绿城项目,“绿色” 已是标配:2023年后的新项目100%达到国家绿色建筑标准,这一数字在行业内遥遥领先。其低能耗住宅年节电超减少的碳排放,恰好与 “种春风” 每年新增的梭梭林形成 “生态合力”。有业主坦言:“选择绿城,不仅是因为房子品质好,更认同这种‘住好房、护环境’的理念,感觉自己也在参与公益。”

每一年的绿城,3月开始“种春风”、7月启动“海豚计划”、8月开始“踢球去”、11月发起“红叶行动”…这些品牌公益活动积累的的社区互动经验,则成为绿城 “全周期社区运营体系” 的 “催化剂”。
一些数据印证了这份投入的价值 —— 绿城社区业主满意度连续 13年位列行业领先,业主复购率30%,业主推荐率40%,市场公开研究数据显示,绿城楼盘在全国二手房市场的平均溢价率为 22.7%。正如绿城产品负责人所言:“‘踢球去’让我们读懂了社区需要什么,这些来自一线的需求,反过来推动产品与服务不断优化,这是短期营销换不来的‘战略资产’。”
公益与品牌共生
长期主义的 “价值沉淀”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短期营销能带来瞬时曝光,但长期公益沉淀的,是更具粘性的品牌认同与用户基础。对于绿城而言,“种春风” 与 “踢球去” 的 11 年,不仅是社会责任的践行,更是一场 “品牌价值的长期投资”。
这份投资的回报清晰可见:在2025年, “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 榜单中,绿城 “品牌价值” 达 1176亿元,其中 “社会责任” 维度得分位列 TOP3。

不同于短期活动的 “昙花一现”,绿城这两个坚持了11 年的公益活动累计沉淀了 1.8 万 “踢球去” 参与者、5 万 “种春风” 志愿者,这些人成为绿城最坚实的 “品牌代言人”。杭州业主王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连续 8 年参加 “踢球去”,还带动邻居一起认养民勤梭梭:“绿城做公益不是‘作秀’,我们看在眼里,自然愿意推荐朋友买绿城的房子。”
这种 “用户粘性” 直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数据显示,绿城老业主推荐成交占比达 40%,复购率超 3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对比短期营销的 “高成本、低留存”,绿城的长期公益形成了独特的 “品牌护城河”—— 当其他企业还在为 “获客” 发愁时,绿城的公益参与者已主动成为 “宣传员”,这种 “自传播” 效应,正是长期主义赋予的 “隐形资产”。
长期主义
是穿越周期的 “定海神针”
在行业起伏中,“短期逐利” 易,“长期坚守” 难。绿城公益 IP 的10几年坚持,给出了一个清晰答案:长期主义不是 “慢”,而是 “精准且持续的投入”;公益不是 “负担”,而是与产品、服务、品牌深度绑定的 “战略抓手”。

从 “种春风” 的生态理念到绿色建筑的落地,从 “踢球去” 的社区互动到全周期服务的完善,绿城用 11 年证明:企业穿越周期的核心,不在于短期的规模扩张,而在于对 “价值” 的长期坚守 —— 对用户需求的尊重,对社会责任的践行,对产品品质的执着。
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绿城的实践更具启示意义:当 “高周转” 时代落幕,“价值导向” 成为新方向,长期主义不再是 “选择题”,而是 “必修课”。而绿城双公益 IP 的故事,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 在长期主义的道路上,还有更多 “美好” 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