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40年的静安面包房面临破产,老字号如何穿越周期?

静安面包房计划关闭大部分门店,仅保留少量门店继续营业。

图片来源:静安面包房

界面新闻记者 | 方卓然

界面新闻编辑 | 庄键

“静安面包房全部关门了?”10月26日,这一消息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网友晒出的上海万航渡路门店货架清空、张贴卡券兑换公告的图片,引发“童年味觉记忆消失”的热议。

界面新闻注意到,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已于10月21日发布公告,上海锦江资本有限公司以“上海静安面包房有限公司(下称静安面包房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法院申请对其进行破产清算。

界面新闻就此致电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对界面新闻称,“目前已有申请人向法院提交静安面包房破产相关申请,法院正处于审查阶段。”

静安面包房公司创办于1985年9月,前身是静安宾馆和香港三隆行共同出资创立的上海第一家中外合资经营的法式面包房,距今已有40年历史。

天眼查APP显示,静安面包房公司目前的控股股东为静安面包房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达85.37%;另一股东为上海锦江国际餐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4.63%。

上海数科律师事务所王心竹对界面新闻解释说,如果静安面包房公司及股东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异议,法院在审查符合破产清算条件后,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受理破产申请的裁定,破产程序就会正式启动。

王心竹分析称,“闭店是大概率指向破产的信号,静安面包房或将以破产收尾,但需以法裁定为准。”

图片来源: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巅峰时期,静安面包房拥有42家直营店、两大中心工厂及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曾服务APEC会议、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法棍、白脱别司忌等经典产品,成为几代上海人的“童年味觉符号”。

据界面新闻了解,静安面包房计划关闭大部分门店,截至10月26日晚,仅有大木桥路、万航渡路、石泉路三家门店确定将继续营业,但官方暂未明确门店的具体经营期限,静安面包房其余门店则已终止运营。

10月27日中午,界面新闻在静安面包房万航渡路店注意到,尽管门店仍处于营业状态,也有不少老顾客专程前来购买面包,但店内已无商品继续销售。

针对消费者关心的卡券使用问题,静安面包房于10月25日深夜在官方微信公号发布公告,明确有效卡券可在仍在营业的静安面包房门店,以及红房子西饼坊、老大昌等7家合作品牌门店兑换。这一跨品牌兑付举措,也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品牌资产清算前的过渡安排”。

一位长期关注烘焙行业的分析师向界面新闻称,静安面包房早期通过中心工厂集中生产保障品质,同时将法式工艺与海派口味结合,依托社区店、商圈店的渠道布局,2010年前占据上海中高端烘焙市场重要份额。​

但近年来,该品牌逐渐陷入发展困境。界面新闻注意到,多位老顾客提到静安面包房时,会频繁提到“价格偏高”、“同款吐司比周边私人面包房贵20%”、“虽然品质好,但性价比越来越低”等评价。

图片来源:静安面包房

上述分析师指出,静安面包房的租金、人力成本较高,近年也未推出现象级新品,逐渐被市场边缘化。与静安面包房的收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沪上老字号正通过多维转型实现逆势增长。

比如,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上海老字号沈大成深度挖掘海派饮食文化与现代消费需求的结合点,推出小煤球鲜肉月饼。新品推出后,沈大成总店每天能卖出一两万个。“老字号更需要不断的创新,才有可能打动更广大的消费群体。”沈大成方面称。

反观静安面包房,虽曾尝试推出巧克力榛子酱、咸蛋黄等口味吐司,但未能形成市场记忆点,产品结构仍以十年前的经典品类为主。

此外,静安面包房拥有“世博会服务商”等历史背书,却未将其转化为文化传播素材,品牌形象仍停留在“老牌面包房”的模糊认知,未能与新一代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

在烘焙店同质化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静安面包房等老字号既无网红店的社交属性,又无山姆、盒马的供应链价格优势,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此外,消费者需求已从“为情怀买单”转向“好吃、不贵、方便”,若老字号未能及时调整策略,将导致客流流失。

这家40年历史的老牌面包房陷入破产清算泥潭,也折射出传统老字号在消费升级与网红经济冲击下的转型困境。情怀仍是老字号的珍贵资产,但在理性消费时代,仅靠记忆无法支撑生存,唯有贴近市场需求、主动转型,才能让“童年的味道”延续下去。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