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明一
金秋十月丰收季,然而连绵阴雨却将秋收秋种推入“与天争时”的特殊战场。
面对农田涝渍、农机滞行、作物霉变三重考验,青岛市“自我加压”统筹秋收秋种,在泥泞中开辟出“机械+人工”的抢收通道,在湿冷中筑起“烘干+存储”的保粮屏障,在变局中激活“科技+服务”的支撑体系,全面打响粮食保卫战。
秋收急:泥泞中的抢收攻坚战
甫一入十月,连续阴雨导致青岛大部地区的土壤含水量接近饱和,传统轮式收割机深陷泥泞难以作业,已成熟的玉米面临穗上发芽、籽粒霉变风险。
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农技专家团队紧盯当前气候特点、土壤墒情和农户实际需求,迅速制定并发布《玉米收获及干燥保粮技术措施》《三秋农用天气预报及农事建议》《“四补一促”抗湿应变技术指导意见》等针对性技术意见,指导农户科学开展“三秋”农业生产工作。

面对泥泞田间与抢收窗口期,青岛西海岸新区供销社统筹270余台联合收割机待命作业,其中重点调配16台履带式机型应对湿烂地块,建立农机应急调度机制,根据气象动态实时调整作业方案,推动“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差异化抢收,抓住雨歇间隙全力抢收玉米。
阴雨天气加剧了粮食霉变风险,青岛市提前检修烘干设备,培训专业操作人员,制定抢收预案。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镇日烘干能力120吨、存储5000吨的粮食收储烘干塔全天运转,青岛供销普惠公司移动式烘干机随时待命。
为缓解经营主体资金压力,青岛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对防汛排涝、秋粮抢收相关贷款担保申请建立“极速服务通道”。同时规定,年底前,凡是贷款用于购置履带式收割机、烘干机等粮食种植配套农机装备,或开展农田灌排体系改造的业务,担保费率统一按0.1%的优惠标准执行(费率较常规大幅下调83%),并协调银行通过贷款展期、无还本续贷等措施帮助经营主体渡过难关。
秋种忙:科技赋能的保产护粮网
秋收之后是更加忙碌的秋种,与时间赛跑,青岛市科学沉稳应对。
针对冬小麦播种延后问题,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委构建“135”专家技术服务机制,组织千余名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实现责任到人、服务到田。3支技术服务队和5个田间调查测产组,结合区域土壤与作物特点开展“一地一策”指导。
从源头抓起,让秋种保质保量,青岛西海岸新区供销社联合17处为农服务中心开展订单式供应,重点保障晚播小麦优质种源,储备磷肥类约500吨,复合肥约5100吨,其他常用肥约1300吨,小麦种子约12500公斤。
针对高湿环境易发的病虫害,供销社农技人员现场演示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生物有机肥替代传统化肥,指导农户科学管理、减损提质。
从抢收到烘干,从施肥到播种,青岛市的“三秋”保卫战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从“人工抢收”到“机械主导”,从“经验种田”到“数据决策”,青岛在风雨中蹚出了一条科技赋能、服务护航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只要科技有支撑、服务有温度、措施有力度,再大的风雨也挡不住丰收的脚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