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认证×37年老字号!郝山城火锅用烟火气拴住街坊心

 近日,老店郝山城火锅入选江北区第十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家37年火锅店究竟有何魅力得到政府与市场的双重认可?10月26日记者进行了打探。

 

 

 在重庆市江北区鲤鱼池一片老社区的楼下,一棵年代久远的老黄桷树蓊郁葱茏。它的树荫,笼罩着青石地上飘出的阵阵火锅香。这里是郝山城火锅,一家开了37年的社区老店。它没有选择开进繁华的购物中心,而是像这棵黄桷树一样,将根深深扎进街坊邻居的生活里,用一锅沸腾的红汤,熬煮着几代人的匠心以及那份刚刚被认证的、沉甸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誉。

 

 

 “能给我安全感的,就是这家一直陪着我的火锅店。”老板白太平是这家店的第四代传人。她的话语朴实,却道出了郝山城的灵魂——传承与陪伴。从她的曾祖辈开始,炒制火锅底料的技艺就在家族中代代相传。这不是一份可以快速复制的工业配方,而是一项需要时间与耐心守护的老手艺。

 

 

 在这里,锅底坚持“手工现炒”。老师傅守着灶头,用慢火细细熬煮三个小时,全凭经验掌控火候与香料的配比,让每一锅牛油都散发出醇厚而自然的香气。而这家火锅店的魅力,远不止于锅底。步入店内,时光仿佛慢了下来。深棕色的木桌、长长的条凳、清香的老鹰茶、竹篱围栏和墙上错落挂着的重庆旧街景老照片……没有刻意堆砌的网红装饰,有的只是老重庆街巷里最本真的生活场景。

 

 

 

 

 

 

 这家店,早已超越了“餐厅”的功能,成为街坊邻里的“第二客厅”。孩子们在这里从蹒跚学步到成家立业,老人们习惯在午后过来喝杯茶聊聊天。老板与顾客之间,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更是亲人般的羁绊。“老板会在邻居生病时马上去探望,邻居把老板当干女儿来宠。”白太平表示,这种深厚的情感连接,是任何营销手段都无法换取的宝贵财富。“生活虽苦,但看到大家吃了我家火锅都露出笑容时,心里一下就甜了。”这或许就是郝山城能坚守37年的最朴素的答案。

 

 

 今年,这家已有37年历史的郝山城火锅,被正式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份荣誉,不是偶然的惊喜,而是四代人守着老灶、熬着老料,用岁月熬煮出的认可;是37年里,锅边升腾的热气弥漫着邻里温情,一点点沉淀出的分量。如今,老黄桷树依旧遮阳,老店里的红汤照样沸腾。这份带着烟火气与人情味的传承,会如过往每一年一样,继续温暖着这片老社区的朝朝暮暮。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