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势泰安 | 聚焦新能源产业集群:泰山脚下崛起新质生产力高地

这片蕴藏着无限潜力的“新质沃土”,不仅为山东乃至中国的能源转型贡献着“泰安方案”,更昭示着一个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绿色未来。

文|单烁

巍巍泰山脚下,一场绿色能源革命正在悄然改变泰安——这座千年古城的产业版图。  

在这里,传统工业城市正在华丽转身,以“抽水储能”“盐穴储能”“泰山锂谷”三大支柱为引擎,以多点开花的全谱系产业版图,驱动着一场深刻的能源变革。  

2024年,集群营业收入突破590.3亿元,纳税16.3亿元,净利润32.6亿元。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泰安在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上的坚定步伐。

抽水蓄能:电网安全的绿色“护城河”

作为山东省首批“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泰安新能源产业集群正展现出强大的发展动能。其中,抽水蓄能作为泰安多元储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调峰调频能力,成为保障电网安全的“稳定器”。

近年来,依托泰山、徂徕山区水头高、地质条件稳定的优势,泰安沿山系布局抽水蓄能工程,建成省内首座抽水蓄能电站。

抽水蓄能电站具有调峰、调频、调相、储能、旋转备用、黑启动等六大功能,是保障大电网的安全卫士。作为山东省“十四五”重点项目工程,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107.48亿元,安装6台30万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机组。这座设计装机容量180万千瓦的电站,不仅承载着能源调节的重要功能,更代表着技术创新突破——

其中2台国产变速机组的应用,突破了“卡脖子”技术,标志着我国在抽水蓄能核心装备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已投运泰山抽水蓄能一期100万千瓦电站

泰安二期电站建成后,该抽水蓄能电站将在保障电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电能质量、促进新能源消纳等方面作用更加突出。预计到2030年,全市抽水蓄能装机容量将达325万千瓦,成为山东省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产业基地。

盐穴储能:地下空间的价值重塑

泰安在盐穴储能领域的探索,则展现出一种资源创新利用的新智慧。在盐穴储能领域,泰安走在全国前列,创新打造“采盐造腔—储能储气—装备制造”的特色产业链。

其中,肥城市被确定为鲁中先进压缩空气储能重点区,盐穴储能储气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未来产业集群。

目前,投资15亿元建设的中储国能300MW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已于2024年4月30日成功并网发电。该项目设计储能时长8小时、发电时长6小时,转换率超72%,年可发电6亿度、减少煤耗18.9万吨。

国内首台套10兆瓦盐穴储能项目、全球最大规模300兆瓦项目已投产

作为世界上首个应用对井水平腔压缩空气储能的项目,该项目在当时创造了系统规模最大、单机功率最大等六项世界之最。

与此同时,中能建350MW压缩空气储能创新示范项目也预计将于2026年上半年建成并网。该项目投资21亿元,采用完全自主研发的“能储一号”技术路线,设备全国产化,设计储能时长8小时,发电时长4小时,年可发电4.64亿度。

值得注意的是,盐穴储能项目的意义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其开创性的资源利用模式——

将地下盐穴空间转化为“电力银行”,这种创新思路为新能源消纳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今天,肥城在建在运和新签约的盐穴储能项目装机规模已达到3480MW,展现出强大的集群发展效应。这些项目的顺利推进,也进一步为泰安打造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提供了有力支撑。

泰山锂谷:打造全生命周期产业链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背景下,锂电作为核心储能技术地位日益凸显。为此,泰安市布局千亿级“泰山锂谷”发展战略,积极构建“一核四区”空间布局,将肥城市作为核心引领区,重点发展锂电新材料、钠离子电池制造和废旧电池回收利用产业。

在这一战略指引下,泰安锂电产业集群已基本形成“锂精矿加工—基础锂盐—电池材料—电池组件组装—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

在该链条中,龙头企业发挥着重要的“头雁”作用:

山东瑞福锂业有限公司作为“泰山锂谷”的关键引擎,具备年产6.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的产能,规模位居全国前三;

山东瑞福锂业有限公司

以瑞福锂业为支点,泰丰先行、宏匀科技等企业也同步深耕正极材料,昌盛石墨突破负极材料技术,德普新材料以绿色工艺生产电解液关键原料。

目前,集群电池级碳酸锂产量占全国产量的21%,位居国内前三;锂电正极材料高电压钴酸锂在细分市场占比7.5%;碳酸二甲酯国内占比4.87%。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已建成圣阳4GWh圆柱锂电池、华劲5万吨锂电回收修复、新艾电气5GW储能设备生产线等重点项目。

全面起势:绘就全谱系新能源产业蓝图

今天的泰安新能源产业版图正多点开花、全方位起势。例如,历经多年发展,泰安的电化学储能和新型储能领域亮点纷呈:

目前新泰山东高速100MW电站已建成投运,岱岳区道朗、夏张和宁阳伏山三个总装机800MW的项目已开工建设;首航高科100MW二氧化碳熔盐储能项目、华驰动能100MW飞轮储能项目等创新技术正在积极推进。多元储能体系的快速成型,为泰安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

光伏与风电产业亦成效显著:

泰安打造了山东省最大的采煤沉陷区农光互补基地,全市光伏装机规模达477万千瓦。风电领域,已建成8个风电场、258台风机、总装机49.3万千瓦,装机20万千瓦的10个“千乡万村驭风行动”试点项目加快推进。氢能、生物质能等新兴领域也在孕育突破,展现出全谱系能源发展的前瞻视野。

已建成新泰山东高速100兆瓦电化学储能电站

从依托自然禀赋的抽水蓄能,到创新驱动的盐穴压缩空气储能;从闭环协同的锂电产业链,到全谱系能源版图——可以看到,泰安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崛起,是一条将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创新优势的生动实践之路。

在这里,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与新兴技术落地生根相互促进,龙头企业引领与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相辅相成;

这片蕴藏着无限潜力的“新质沃土”,不仅为山东乃至中国的能源转型贡献着“泰安方案”,更昭示着一个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绿色未来。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