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态引领“中国康湾”:见证青岛探路康复产业新路径

10月21日,由青岛市委网信办主办、观海新闻承办的“见证青岛・探路康复产业新未来”新媒体、自媒体探访活动举行。

文|徐雅琳

在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青岛正以康复产业为突破口,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近年来,青岛市密集出台康复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养老服务条例、辅具应用推广目录等政策,通过制度创新打通产学研用环节,为全链条创新实践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健康中国”战略引领下,青岛正以康复产业为支点撬动千亿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10月21日,由青岛市委网信办主办、观海新闻承办的“见证青岛・探路康复产业新未来”新媒体、自媒体探访活动举行。20余位网络媒体和自媒体大V实地探访康复大学、青岛市康复辅具·养老科技创新产品体验中心、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福利中心,沉浸式体验从人才培养到产业应用的完整生态链,见证青岛将康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推进“中国康湾”建设的全链条创新实践。

图片来源:青岛市委网信办

这一探访活动,恰是观察青岛如何借力政策东风,将康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推进“中国康湾”建设的一个缩影。

走进康复大学:打造产业创新策源地

作为国家在康复领域的重要战略布局,全国仅有的8所新型研究型大学之一,康复大学的建设获得了青岛市在土地供给、资金配套、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全方位政策支持。

而康复大学也从成立之初就专注于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探索康复高等教育的创新范式。

图片来源:青岛市委网信办

走进学校的生物医学工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康复产业的未来感扑面而来。这里作为学校最主要的医工融合实验区域,堪称康复技术的“孵化器”。在人形机器人实验区域,研究人员正开展面向康养应用的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与模仿学习实验,目标是让它们未来能成为贴心的康养助手;在康复机器人实验区域,各式各样的外骨骼和机器人设备,为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路径;在脑机接口实验区域,通过读取大脑信号、肌电采集装备来控制轮椅或机械手,正在为重度瘫痪患者打开新的人生可能;在具身机器人片区,汇集了按摩机器人、车臂一体照护机器人等设备,提供了如何用科技精准解决具体的照护难题的方案。“科技感十足,在这里看到了智能技术与未来高端康复产业深度融合的更多可能性”,自媒体大V“乱码的旅行故事”说道。

图片来源:青岛市委网信办

这所定位“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的新型大学,积极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推动“康复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设置,打造交叉融合的学科生态,聚焦重大健康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跨学科交叉创新,培育康复领域新质生产力,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正式设立以来,康复大学不仅在心肺康复、神经康复、运动康复和智能康复等前沿交叉重点领域和优势领域,获批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还积极开拓多维度、多层次的科研合作新路径,与海尔、海信、崂山实验室等企事业单位共同开展科研攻关。截至目前,学校获批科研项目3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4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5项,累计发表期刊论文2000余篇,成为青岛推进“中国康湾”建设的重要智力引擎。

这一创新策源地的高效运转,正是青岛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政策思路的生动体现。

探访产品体验中心:打开智慧养老产业之窗

沿着创新成果转化的路径,青岛市康复辅具・养老科技创新产品体验中心展现了政策引导下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这个由青岛市民政局联合海尔智慧康养等28家企业打造的600平方米展厅,成为青岛市推行康复辅具社区租赁和产品应用推广政策的重要载体。在这里,海尔智慧康养深度布局健康、卫浴、睡眠、出行、康复5大核心场景,并联动制氧机、按摩椅、智能马桶、护理床等N个智能终端设备,构建了一套覆盖长者居家生活全场景的智慧康养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青岛市委网信办

老人如厕不便,海尔智慧康养打造的可平移带扶手的助力浴室柜,让老人如厕、洗浴、淋浴等场景可以更便捷地切换;老人久坐起身困难,马桶起身助力器可以辅助老人实现起身落座的全程助力。在康复场景中,上下肢训练器械可以帮助患者在家进行专业级的康复训练。睡眠场景的创新尤为亮眼,针对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海尔智能护理床除了可助力起背、抬腿外,还能因需搭配运动康复、洗浴、助餐等功能。AI智能床垫采用毫米波雷达技术,实时监测心率、呼吸并自动报警。

“我们展示的是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产品。”中心负责人强调。这些创新不仅是海尔智慧康养研发实力的体现,更展现了AI技术在养老产业中的深度赋能。海尔智慧康养基于对老年群体需求的深刻洞察,将前沿技术转化为有温度的照护方案,为提升老年群体生活质量勾勒出一站式智慧养老服务新图景。这些创新成果的快速落地,得益于青岛市将康复辅具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录的政策导向,通过应用场景开放、首台套政策等举措,有效促进了科技产品的市场化应用。

深入社会福利中心:见证智慧康养服务样本

从展示中心到养老机构,智慧康养的创新实践正在青岛各处落地生根。

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福利中心,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共同塑造了智慧健康养老的“青岛样本”。

作为山东省智慧养老院和医养结合示范基地,该中心由瑞源健康产业集团投资建设,以其前瞻性的场景创新,将医疗资源无缝嵌入老人的日常生活。“我们追求的,不仅是让长者安享晚年,更是让他们乐享生活。”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机构的最大特色在于将医疗资源无缝嵌入老人的日常生活。

图片来源:青岛市委网信办

中心内设的青岛中康颐养护理院,配备了CT、DR等大型专业医疗设备,并与青岛西海岸医疗中心建立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智能远程会诊平台,全国各地的专家资源可以“直达老人床旁”,实现疑难杂症的异地诊断,极大地提升了医养服务的专业性和及时性。“在养老机构里能让全国的好大夫远程瞧疑难杂症,不用让老人来回折腾找专家,这真是能极大提升居住者的幸福感和舒适度。”自媒体大V“硕硕而已”感叹道。

图片来源:青岛市委网信办

近年来,该中心紧扣AI智慧养老发展脉搏,以自主研发的“数智养老服务平台”为核心,成功构建了智慧入住、智慧照护、智慧健康、智慧安全、智慧运营和智慧居家服务六大核心场景,智能化已贯穿养老服务全链条。这一创新实践背后,是青岛市推进“智慧养老院”建设、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等政策的有力支撑。

此外,中心还构建了成熟的人才培育体系,通过中康职业培训学校,将日趋成熟的养老管理理念和护理经验转化为系统课程,为全国各地输送综合素质高、实操能力强的专业护理员,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岛模式”,其创新实践已获中央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为中国智慧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创新范本。

跟着探访的脚步,我们看到了一个以政策为牵引、创新为驱动、场景为载体的康复产业发展格局愈发清晰。从康复大学的实验室,到产品体验中心的展示厅,再到养老机构的照护房间,青岛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国康湾”的建设内涵。在这片热土上,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创新活力不断涌现,一幅康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为全国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青岛方案。

来源:推广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