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场调查公司CyberMedia Research(CMR)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品牌营业额增加180%,占印度手机市场份额的49%。
- 三星、Itel(传音)和小米分别占有印度手机市场27%、9%和6%的份额。
- 2017年第一季度,印度移动手机市场收入总额为3462.95亿卢比,比去年同期环比下降8%。
- 中国手机品牌“Love”阵营(即联想、Oppo、Vivo和小米)与印度本土品牌“Milk”阵营(即Micromax、Intex、Lava和Karbonn)在2017年第一季度展开了激烈竞争。
- 其中从营业额看,中国品牌占整体手机市场份额的49%,占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51%;而全球手机制造商占整体手机市场份额的40%,占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41%。
2017年第一季度,印度移动手机市场收入总额为3462.95亿卢比,比上一季度下降8%。
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手机供应商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180%。从数量上看,中国供应商占40%市场份额;从营业额看,中国供应商已占据了49%的市场;一季度大约有5700万部手机在印度出售(或发货),比2016年减少11%左右;中国手机品牌(即联想、Oppo、Vivo和小米)与印度本土品牌(即Micromax、Intex、Lava和Karbonn)在2017年第一季度展开了激烈竞争。
CMR的电信分析师克里希纳·穆克吉表示:“在智能手机领域,中国品牌已将印度本土品牌挤出行业前五。未来在整体手机领域,中国品牌也将横扫印度品牌——我们不能否认,这可能是下个季度将发生的事实,这也是33个季度来首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要知道从2009年起,印度本土厂商像Micromax 和Intex 已经开始跻身前五。”
从营业额来看,手机品牌之间的排名发生了变化。2016年第一季度,前五大手机品牌为三星、苹果、Micromax、联想和Intex,其市场份额分别为35.2%, 10%, 9.7%, 8.3%和6.5%。而2017年第一季度前五大手机品牌为三星、小米、Vivo、Oppo和苹果,其市场份额分别为29%、11.7%、11.5%、10.6%和8.8%。
目前印度有151家手机贴牌生产公司,其中三星所占市场份额最大,为29%;其次是瑞星(Rising Stars)和深圳传音(Shenzhen Tecno),市场份额分别为8.08%和7.53%。然而,智能手机市场排名为三星、瑞星(Rising Stars)、Vivo和 GDN 公司。
CMR的电信分析师库马尔表示:“2017年第一季度印度整体手机品牌的市场整合出现了短暂停滞。手机生产商数量在减少,印度本土手机生产商和国外生产商都减少了20%。”与去年同期相比,外国厂商出货量下降了40%。预计未来印度移动手机市场贴牌生产公司数量将暂时不变。接下来几个季度,像瑞星和GDN这样的合约制造商数量将会增加。
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印度移动手机市场总量将达6500万台左右,更换手机及买手机方面将出现市场增长,这对中国品牌仍然有利。由于第二季度将是GST政策实施前的最后一季度,预计各手机品牌将发布许多促销活动。
市场领先者三星
中国品牌在印度持续升温,然而对于市场领先者三星来说影响并不大。三星最需要注意的是保证旗舰产品S8的成功。中国品牌正在加强线下渠道,但是对它们来说,要复制三星过去十年线下实体店销售模式并不容易。
中印手机品牌之争
过去联想、Oppo、Vivo、小米等一直是单一品牌,这为他们积极的市场营销带来很多利润。对这些品牌来说,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维持现有市场,成功转向全渠道转型非常重要。
与此同时,Vivo在照搬Oppo前几年的做法,此举对市场份额有直接的影响。对于中国手机品牌来说,最大的挑战是维持目前的市场宣传同时不侵占各自的市场。中国手机品牌占据印度市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我们等着看他们彼此之间争夺市场。
- 联想:联想MBG(联想移动业务集团)必须制定出联想和摩托罗拉产品清晰的战略。联想和摩托罗拉产品定位不够明确。另外,其他中国品牌正在快速占据市场,联想必须加强营销。
- Oppo:Oppo是第一家主推相机功能(包括自拍)、第一家建立线下网络的行业领先者。但Oppo的做法被其他品牌抄袭了。所以对Oppo来说需要创立一个新的不能被轻易复制的门槛。
- Vivo:根据第一季度的报告,Vivo已经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品牌,继冠名印度板球队后,需要进一步观察其能否继续在营销上发力,同时维持其市场份额。
- 小米:由于小米承诺将转型为多渠道品牌,小米需要在新领域展现实力。接下来应重点关注两个领域:建立小米之家和采取传统渠道的营销能力。
相比之下,印度手机品牌(Micromax、Intex、Lava、Karbonn)没能保持住一开始的行业领先地位。这些品牌是印度第一代手机用户的选择,但这一优势没能保持下去。印度品牌跟不上中国竞争者的步伐,他们正坐以待毙。抓不住市场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市场份额。
印度手机品牌应该以小米和itel为例学习如何管理。小米和itel不是靠大量烧钱开展市场营销的。印度手机品牌必须从两方面加强存在感,一是销售角度,二是对年轻人的影响力方面。尤其后者直接或间接促成中国手机占领印度三分之二的智能手机销售量。
- Micromax: 对于Micromax来说,第二季度对重新攫取市场份额非常关键。随着itel重点打造特色手机,小米及Vivo继续加强智能手机的营销,Micromax的市场份额可能会进一步下滑。
- Intex: Intex应脱离“第一代智能手机用户”阵营,Intex有能力探索更多领域。
- Lava: Lava是少数几个稳定的本土品牌之一。由于在市场定位上存在明显分歧,Lava没有抓住机会成为第一代4G手机制造商。另外要留意Lava 能否在Z系列“物超所值”智能手机上取得成功。
- Karbonn:Karbonn需要注意所有方面,包括产品组合、市场定位、营销以及渠道策略。
其他品牌:
- 苹果:在印度本土组装生产的iPhone SE将改变苹果竞争区间,将与Vivo、Oppo等品牌在15000——25000卢比价格区间内展开激烈竞争而后者们在该价位占据明显优势。
- Itel: Itel在特色手机领域表现出色,但随着印度市场机会缩减,Intel可能无法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
- HTC:HTC的U系列产品是市场上最好的产品之一,但HTC缺乏引人注目的宣传活动来打造品牌形象。
- Smartron: 主打个性化的品牌(Sachin Tendulkar)已进行到第二轮。这一轮检测中充分检验了该品牌产品,应该能获得“安全”打分。
- 华为Honor: 该品牌正大力推进线下渠道建设。公司已聘用了一名高级零售专家,以增强零售网络建设。通常在该行业,零售交由销售或商务总监托管,这是首次单独分离零售管理业务。
翻译:咖喱叶
编辑:咖喱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