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米级货船首“穿”蜀山船闸,杭甬运河宁波段通航实现新突破

此次蜀山船闸通航能力提升,既是宁波交通港航部门落实“航运浙江”建设部署的关键举措,也是《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推进的具体成果,将为浙江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9月23日,千吨级货船“浙余杭货03102”平稳驶过杭甬运河蜀山船闸,其总长54.5米、总宽10.79米的尺寸,刷新了该船闸自建成以来过闸船舶的最大通航纪录。此举标志着蜀山船闸对过闸船舶的尺度限制正式放宽,杭甬运河宁波段通航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图片来源:宁波港航管理中心

据了解,本次通航的“浙余杭货03102”货船从杭州富阳出发,运载水泥驶往位于宁波海曙区的必利盛码头。当天上午,该船自蜀山船闸上游锚地启程,顺利完成整个过闸流程,过程平稳有序。

蜀山船闸地理位置图,图片来源:宁波港航管理中心

此次通航能力的突破,源于船舶通行尺度的政策调整。根据2016年发布的《关于杭甬运河宁波段通航的通告》,蜀山船闸原通航船舶尺度为总长≤45米、型宽≤10.8米、最大吃水≤2.2米。而此次调整后,尺度放宽至总长≤55米、型宽≤10.8米、最大吃水≤2.4米,为更大吨位船舶通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这一调整并非一蹴而就。随着内河航运需求持续增长,杭甬运河沿线企业对提升通航能力的呼声日益高涨。宁波交通港航部门联合海事、船闸运营等多方单位,经过深入技术论证与实船试验,最终完成蜀山船闸运行方案的优化。

今年6月23日,宁波交通港航部门联合相关部门成功组织了首次试通航。在小雨气象条件下,总长54.6米、总宽10.75米的“绍越航009”货船重载水泥熟料,安全完成过闸流程,为尺度放宽提供了扎实的实践依据。论证结果明确,在落实相应管控措施后,蜀山船闸具备安全通航总长55米以下、总宽10.8米以下船舶的能力。

杭甬运河作为国家高等级航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宁波舟山港发展海河联运的重要集疏运通道。此次蜀山船闸通行尺度的提升,将直接惠及蜀山至姚江船闸之间的沿线码头,推动船舶大型化升级,显著提升物流效率。

图片来源:宁波港航管理中心

“尺度放宽,省下的是真金白银。”宁波必利盛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伟谷表示,“以码头年货运量40万吨计算,原先需要660艘总长45米级的500吨级船舶,现在改用总长55米级的千吨级大船仅需420艘,每吨成本下降约2元,全年预计可节约物流开支80万元。”

据统计,自2013年全线通航以来,杭甬运河宁波段累计货运量已超3500万吨。此次蜀山船闸通航能力提升,既是宁波交通港航部门落实“航运浙江”建设部署的关键举措,也是《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推进的具体成果,将为浙江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宋兵 刘华锋 徐波亮综合整理)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