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涛
“光威复材”微信公众号9月22日披露公司动态,其与上工飞人合资成立民用航空器零部件公司。
作为国内碳纤维行业的领军企业,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699,以下简称“光威复材”)近期成立合资公司,在民用航空器零部件领域完成新布局。
根据“光威复材”微信公众号披露,9月18日,光威复材全资子公司威海光威能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光威新材料”)与上工申贝控股子公司上工飞人通用航空(威海)有限公司(“上工飞人”)投资合作签约仪式在威海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高区”)高新大厦举行。
据了解,双方将在威海高区注册成立一家以民用航空器零部件为主业的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人民币,其中上工飞人出资6,000万元,持股75%,光威新材料出资2,000万元,持股25%。

该公司将专注于轻型飞机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及周边产品的研发与制造,借助上工申贝在航空制造领域的供应链资源,推动光威复材的碳纤维产品向民用航空细分场景渗透。这一动作不仅是其产业链延伸的关键一步,也折射出国内碳纤维企业在高端装备应用场景的深耕决心,更与威海本地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的战略形成呼应。
从合作方背景看,上工申贝作为国内工业缝纫设备龙头,通过子公司上工飞人切入航空器零部件领域,拥有航空制造所需的精密制造能力与客户资源。光威复材则以全产业链优势提供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支撑,形成“材料+技术+制造”的互补格局。
合资布局的背后,是光威复材在行业波动中的战略突围。根据其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01亿元,同比增长3.87%;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9亿元,同比下降26.85%,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降24.23%,呈现“营收微增、利润承压”的态势。
细分业务板块分化明显。作为核心的碳纤维板块受行业供需失衡、工业用高性能碳纤维价格下降及装备用碳纤维需求节奏波动影响,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6.36亿元,同比下降6.85%。而能源新材料板块表现亮眼,受益于新客户拓展与传统客户订单增加,风电碳梁业务快速增长,实现收入3.69亿元,同比大增47.95%,成为拉动营收的关键动力。通用新材料板块(预浸料业务)则因部分领域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降,收入1.11亿元同比下降5.17%。
从行业背景看,2025年上半年国内碳纤维行业面临阶段性调整,工业级产品因产能释放出现价格竞争,而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需求虽稳定但验证周期长。光威复材作为国内少数实现T300至T1100级碳纤维产业化的企业,虽凭借全产业链布局(从原丝到复合材料制品)保持竞争优势,但也需应对行业周期性波动与成本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上半年研发投入达1.13亿元,同比增长37.11%,新增知识产权证书86件,累计达1017件,持续巩固技术壁垒。
对于光威复材而言,两家合资公司的成立既是对高端应用场景的精准切入,也是对冲单一业务波动的重要尝试。在碳纤维行业从“进口替代”向“高端突破”转型的关键期,这种“产业链延伸+场景深耕”的战略,或将成为其在激烈竞争中巩固龙头地位的重要支撑,而威海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也将为其后续发展提供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