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内两座人工智能小镇启幕,上海按下AI产业布局加速键

张江人工智能创新小镇和北杨人工智能创新小镇先后启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杨舒鸿吉

界面新闻编辑 | 庄键

2025919日,上海徐汇区正式宣布北杨人工智能创新小镇创业者社区建设启动。这座位于上海南部的小镇将致力于打造高密度、低成本、强互动、快迭代、有温度的世界级AI创新创业集聚区。

就在四天之前,张江人工智能创新小镇正式揭幕,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张江人工智能创新小镇选址张江科学之门及人工智能岛核心区域,覆盖模力社区、人工智能岛等特色产业园区。

一东一西,两座小镇遥相呼应。上海正以一周双镇的节奏,在人工智能产业版图上落下关键棋子,加速构建研发-孵化-转化-产城融合的全链条创新生态,剑指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集群高地。

从空间布局看,北杨与张江的差异化定位,折射出上海对AI产业发展的深层思考。

作为上海南部AI创新创业的活力引擎,北杨小镇的核心密码藏在的文章里。其提出的创智学院+大厂+资本+孵化+高校+中小企业生态架构,本质上是一套人才培育-技术转化-产业裂变的闭环系统。  

以备受关注的上海创智学院为例,这座由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新型人才培育机构,正颠覆传统博士生培养模式:不看绩点看实战,不拘一格选人才——31所高校共建选拔机制,采用训练营式培养,将实验室搬到产业一线。

20249月成立以来,其首批学员已覆盖清华、北大、复旦等顶尖高校,成为AI领域破界式选才的试验田。919日的创业者社区开放日中,清华交叉信息研究院、北大等高校的师生实地探访创智学院、港科大上海产教融合中心等载体。  

除了人才培育,北杨小镇更以保姆式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办公场地与人才公寓首年全免、最高10万元/年的创业启动资金、水电般便利的算力语料公共平台(配套市区两级最高100万元的算力券、模型券、语料券),以及吃住创玩一体化的社区环境。这些举措直击AI初创企业缺资金、缺算力、缺场景的痛点,让从想法到产品的转化周期大幅缩短。  

位于浦东的张江人工智能创新小镇则将进一步放大张江AI集聚的优势,助力浦东和全市打造人工智能的创新高地。

上海将支持张江打造技术创新的策源地,聚焦具身智能、科学智能、垂类模型、智能体等前沿领域,打造硬科技引领的创新策源高地,通过技术展示、企业服务和应用推广的融合平台,打通实验室-市场-产业全链条,加速AI技术从概念走向商业爆款,为全球企业提供产品验证与市场对接的生态支持。

云天励飞、加速纪元、隐拓智安等20家企业作为首批入驻张江人工智能创新小镇的企业正式亮相。

北杨与张江两座小镇的落地是上海AI产业生态化布局的必然延伸。至此,上海已形成由模速空间、北杨小镇、张江小镇等组成的产业集聚区,覆盖大模型、垂类模型、综合创新、场景应用等不同领域。  

除了北杨与张江两座小镇,模速空间以上下楼即上下游的密集生态,打通大模型全产业链,是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

其提供的算力调度、开放数据、金融支持等五大公共服务平台,已吸引255家大模型企业入驻,推动34个备案大模型落地,覆盖算力、基模、垂类应用等环节。商汤科技、阶跃星辰等企业在此实现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印证了生态密度决定创新速度的逻辑。  

从模速空间的单点突破,到北杨、张江的综合生态构建,上海AI产业的进化轨迹清晰可见:从单一算力、数据到人才、技术、资本、场景全链条生态协同,从企业单打独斗到政府-高校-企业-资本的深度绑定。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今年2月在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表示,2024年,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45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8%,已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在全球AI竞争进入生态战的今天,上海正以一周双镇的速度重新定义城市级AI产业的发展范式。当全球AI创业者将目光投向上海,他们看到的不仅是政策红利,更是一个能成长、能落地、能共赢的完整生态——这或许就是上海冲击全球AI产业集群高地的最大底气。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