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T时报 沈毅斌
编辑|郝俊慧
继在外卖领域交锋后,阿里将目光投向了美团另一核心腹地。
9月10日,阿里成立26周年之际,推出的重磅“生日礼物”便是“高德扫街榜”。该榜单不仅打出“用户用脚投票”的口号,更抛出“永不商业化”的核心策略,直接瞄准大众点评的“必吃榜”。此举被认为是阿里对“高德指南”本地生活业务的一次战略升级。
然而,在“绝对真实性”的榜单旗帜下,一些此前已付费开通高德旺铺的商家在面对全新规则时,究竟持何种态度?这或将成为影响高德“扫街榜”后续推进的重要变量。
真需求还是伪命题?
“它不是广告榜,也不是网红榜,而是根据哪家店经常被导航,哪家店被真实用户‘用脚’投票等维度的数据算出来的。”高德CEO郭宁在发布会上,道出高德“扫街榜”与大众点评“必吃榜”的核心区别。
打开高德地图界面,“扫街榜”位于首页的一级入口,点击进入可看到“附近好店”“状元榜”“扫街榜”“热门打卡”“城市指南”等多个细分榜单,类似大众点评的“必吃榜”“热门榜”。
根据官方说法,这些榜单是通过用户真实行为数据,如导航、搜索、到店等,并与AI、芝麻信用融合,形成的一套“行为+信用”真实评价体系,而“永不商业化”的承诺是为了避免出现常见的“刷榜”弊病。
《IT时报》记者将地点设为浦东新区,同时对比高德“状元榜”和大众点评“热门榜”发现,大众点评榜单中店铺多为商场内的连锁餐厅,而高德显示的店铺则包括连锁餐厅、街边小店,相对不那么知名。在TOP20榜单中,两个不同App的榜单仅一家重合的上榜店铺。
与传统榜单不同的是,高德上榜店铺下方还有一个“全年热度值”评分,点击进入就能看到具体的用户前往次数、搜索次数、收藏次数等数据,用户评价也是评分的考核之一。
如此看来,高德确实让许多不知名的街边小店有了曝光机会,不少消费者对这一变化表示认可,认为榜单终于走出了网红店的“控制”。
不过,也有消费者对榜单和使用习惯之间的差异提出质疑:一方面,本地人常去的品质好店,往往不需要导航,这意味着一些本地好店缺少数据优势,便可能很难上榜;另一方面,根据消费者目前的使用习惯,大多还是在大众点评、小红书等平台种草后,再用导航前往,久而久之数据是不是又会呈现出“网红店”独大的现象?
“你怎么知道我导航到店就是用餐?”另一些疑问也随之而来。部分消费者表示,导航到店的目的具有多样性,可能是去附近办事、接人、等人,以导航到店数据来评判餐厅好坏,似乎也有失偏颇。
如今,大众点评、小红书等平台通过长期内容积累形成的“种草—消费”闭环已深度嵌入用户决策流程。这也是高德的短板,若想颠覆这一模式,仅凭“真实性”口号远不够,还需解决如何将榜单数据与用户实际需求精准匹配的难题。
“V标”还有吸引力吗?
发布会上,高德首次披露,其地图覆盖全国700万个餐厅点位,每天有1.2亿次生活服务相关搜索,导航可前往1300万个生活服务目的地。
得益于庞大的地图数据,高德始终放不下“到店”市场,2023年,当美团和抖音在本地生活到店团购激烈竞争之时,高德接过了饿了么到店业务的接力棒。
许多商家也看中高德巨大的流量入口,开始砸钱提升曝光量,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就是高德旺铺。
“开通旺铺会显示‘V标’,可以优先在搜索页、推荐页、频道页等地方露出,每个月至少可以增加10%的流量。”一位高德服务商何俊(化名)告诉《IT时报》记者,一家店开通旺铺的价格分别为988元\年、1988元\年、2688元\年三个版本,价钱越高,推流和曝光效果越好,还能在高德开放团购、截流同行,更进阶的商户通版本要4800元\年,可以为商家打造专属智能体,导航时会出现语音提醒。
看似诱惑十足,但何俊表示,不保证一定上“扫街榜”。
如今的“扫街榜”上,大部分店铺都没有“V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高德“扫街榜”拒绝买榜的说法,但对商家而言,投钱开通旺铺却无法在“扫街榜”上获得相应优势,自然就有疑问:旺铺服务的价值何在?
这种矛盾可能会让商家们重新评估在高德平台上的投入产出比。
“如果你是做餐饮的,我不建议开通高德旺铺。”四川德阳市某家卤味店铺老板钱安(化名)告诉《IT时报》记者,店铺上线高德能否增加客流量,主要还是看行业,酒店、景区等一些偏向旅游的行业会有一定团购量,但餐饮行业在高德的团购量很少。
“客流量基本没有增加,成本却增加了不少,我已经下架了高德上的团购套餐。”钱安向记者表示,自家经营的卤味店,到店都是些老客户,对导航和推荐的需求不高,新客户也大多从美团、大众点评、小红书等平台“种草”而来。
“我的建议是,店铺免费入驻高德就好,没必要花大价钱开通旺铺。”钱安的态度很明确,高德地图可以增加一定的曝光度,但引流效果一般,如果花一笔不小的费用成为旺铺才能上线更多的团购套餐,对小店铺来说成本太高,“‘扫街榜’是免费的,还不如专心做好经营,争取上榜。”
越来越难变现的地图
“扫街榜”用脚投票和永不商业化策略,对消费者而言,提供了一种更为纯粹和真实的消费参考,但在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同时,高德已有的商业变现道路如何转弯?
随着“扫街榜”的不断推广和普及,高德地图上的生活服务点位日益丰富,“地图”正变得越来越厚。不仅覆盖了更多餐厅、景点,还逐渐延伸至各类生活服务场所,如健身房、美容院、书店等。
阿里财报显示,2024年,高德地图全年营收突破120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在线广告收入同比增长12%至78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65%。相较于超过8亿的庞大用户基数,这样的变现效率显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不赚钱似乎成为地图导航软件的“通病”。2022年,全球地图导航平台总收入约162亿美元,不足社交媒体平台的十分之一、电商平台的三百分之一。其中,谷歌地图以一己之力贡献了行业六成收入,主要分为三类来源:广告、O2O和网约车。
今年8月,百度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在剔除爱奇艺后,当期核心业务营收为263亿元,同比减少2%;在线营收162亿元,同比下降15%,百度地图营收并未在百度财报中单独体现,但作为百度生态中超5亿月活的流量巨头,其收益应归类于在线营收中,整体显然并不乐观。
百度地图营收主要依赖广告,数据显示,其2024年的广告收入占比超60%,这也是为何用户在开屏、搜索框,甚至导航期间都能看到广告的身影。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至少在目前,国内的地图软件尚未摆脱“工具属性”的用户心智,人们打开地图的核心需求是导航而非消费决策,这导致其生活服务点位的流量转化率低于美团、大众点评等“决策入口”。
近日,百度地图也启动了榜单计划,一位百度地图产品经理的自媒体账号“西二旗炜姐姐”发布视频向观众征集榜单名称。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百度地图此举似乎也想借鉴“扫街榜”模式,以用户真实导航数据为核心,加上AI能力构建榜单。
相比之下,百度地图的挑战也许更大。没有口碑、饿了么等到店业务的积累,百度地图与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的结合并不紧密,从零开始构建基于真实导航数据的本地生活服务生态,其榜单的有效性和对用户的价值感,有待考验。
未来,地图软件的竞争或将从“点位数量”转向“AI+服务深度”。有分析认为,“扫街榜”的推出,并非高德放弃变现,而是从直接收费转为间接赋能。虽然“扫街榜”本身不赚钱,但它带来的巨大流量和用户心智的改变,最终将流向阿里本地生活生态中的其他业务。高德地图若能整合阿里生态内的饿了么、飞猪等业务,形成“导航—消费—履约”的闭环,或许能突破“工具属性”的限制。百度地图则需借助AI能力,在智能推荐、场景化服务等领域打造差异化优势。
但无论选择哪条路径,答案都将决定它们能否从“工具”进化为“平台”。
排版/ 季嘉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