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业“黑科技”层出不穷 顺丰却憋着不想“秀”

快递公司的高管们心里都清楚,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增加科技投入正是为了在物流的各个环节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图片来源:东方IC

每次谈到顺丰,浮现在大家脑海里的第一印象可能是,身着红黑色制服的小哥穿行在大街小巷、办公大楼里的匆忙身影,但是可能没有多少人会将这家低调的公司和高科技联系在一起。

过去两年,物流行业出现很多“黑科技”,包括无人仓、分拣机器人(最有名的是亚马逊的Kiva)、搬运机器人、无人驾驶等等。京东已经成立X事业部,主要研发与自动化物流技术,菜鸟已经推出配送机器人小G,前一段时间申通的自动化分拣机器人也在网络上蹿红。

5月17日,顺丰正式宣布推出“丰密面单”,通过技术手段隐藏消费者姓名、电话以及地址等敏感信息。收派员可以通过手持终端的一键呼叫功能联系客户,对方看到的是统一的95338+X的电话,如果对方拒接或者错过电话,可以回拨,相当于双向隐藏。

当天,顺丰集团首席技术官、顺丰科技总裁田民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早已开始研发无人机、无人驾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但是他坚持认为一家公司对科学需要严谨、认真,不能把科技娱乐化,过分的宣传反而会摧毁一项新科技。

“技术是要用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单纯演示和炫酷,物流企业不能为技术而技术,第二,技术要考虑可支付能力或投资回报率。技术的应用不能超过可承受成本,如果一个企业可以不计成本或不盈利经营那是另外一回事。”田民说。

尽管中国的快递行业每年都在以30%以上的增速发展,而国家邮政局计划2020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要达到惊人的700亿件,但是快递公司的高管们心里都清楚,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增加科技投入正是为了在物流的各个环节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未来人口红利还会不会存在?其实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所以我们是有很深的危机感的,如何找到可持续性的资源,包括人、车、飞机。我们是当战略问题考虑,而不是当演示,是从决定着我们能不能生存下去这个角度去考虑这些技术的。”田民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以无人机为例,顺丰2013年已经开始测试无人家送递包裹,而在2015年,顺丰和上市公司炼石有色(SZ.000697)以及成都中科航空发动机公司成立了朗星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此外,顺丰还入股了深圳一家名为智航的无人机公司。

“物流领域的无人机商业应用不是简单从A飞到B的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的范围不仅是飞行器本身,还涉及其他相关学科和技术以及政策法规等。我们的技术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现在不能公开地讲,一是担心技术泄露,第二是不想误导市场。”田民说。

根据顺丰的财报,截止到2017年2月,顺丰控股申报和获得在无人机领域专利数量达111项,包括发明专利51项,实用新型54项以及外观专利6项。

去年年底,亚马逊在英国剑桥的郊外第一个用无人机给一名客户送了货,他们目前还组建了一支无人驾驶的队伍,但是田民说,他们的无人机送货服务不会在城市里使用,而是考虑涉山涉水到偏远地区,用以替代现在运力资源不可持续的地方。

在仓储智能化方面,Amazon也是走在最前面的一家公司,它在2012年收购了初创公司Kiva,目前至少有1.5万台机器人在亚马逊的美国仓库里工作,而亚马逊在美国的第八代物流中心的大小都是动辄超过20个足球场。

在田民看来,简单地效仿亚马逊建设一个超级物流中心在中国不切实际。一方面,中国的物流地产还不发达,不可能像美国一样在一座核心城市附近拿到一块又大又比较便宜的土地;另一方面,美国的人力成本很高,使用和推广机器人更合理,而中国的国情是,土地比较贵,人工成本比较低。

除了无人机,田民认为人工智能将可能会改变物流行业。在他看来,人工智能第一要有业务场景,第二要有诉求,第三要有计算能力,第四要有算法。在物流场景里面,这四个要素都具备,只不过现在可能有些算法需要去调整,需要去开发。

“对于重复性的工作,人工智能可能解决得更好。我们可以拿几个收派员作为样本,人工智能可以去学习他怎么走,去学习已有的操作习惯,然后抽离出做好的路径,自然可以进行大面积复制。”田民说。

来源:界面新闻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