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潘茗雪
9月5日,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安徽合肥举行。今年恰逢“十四五”全面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这场定于9月20日至23日在合肥举办的国际盛会,将成为展示中国制造业实力、推动全球产业协同的核心平台,是世界观察中国制造迈向高端化的重要窗口。

规格与内涵兼具 一场“定方向、聚资源”的产业盛会
据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大会执委办主任常业军介绍,本届大会由安徽省政府联合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等单位共同主办,中国侨联、香港贸发局等多方支持,将通过“1+N”活动体系构建产业交流生态,既有开幕式暨主旨演讲、国家制造强国建设论坛等4场重大活动定调方向,也有6场项目对接会、23场专项活动精准匹配资源。
“高端智造”是本届大会的鲜明标签。据悉,本次大会将邀请外国政要、世界500强高管、院士专家等重量级嘉宾参会,深度探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会上将发布三大权威成果: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的《制造强国建设十大领域发展报告》、中国企业联合会的“2025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以及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水平(2025)》,为全球制造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项目对接的“实效性”同样突出。截至发布会当天,大会已初步摸排签约项目932个,总投资达4246亿元,聚焦安徽“6178”现代化产业体系,兼顾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与未来产业布局。“我们要让每一位参会者‘来有所获’,形成可落地的合作成果。”常业军强调。
安徽制造“成绩单”亮眼 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

发布会上,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冯克金的答记者问,勾勒出安徽制造业“十四五”以来的跨越式发展轨迹。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9%,较全国高出2个百分点;2024年规上工业营收达5.49万亿元,从2020年的全国第12位跃升至第6位,历史性迈入“全国工业大省”行列。
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的步伐尤为迅猛。冯克金介绍,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从2020年的40.3%提升至2024年的43.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突破16%,装备制造业占比超42%。更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基地,全球近10%的显示面板、全国11%的新能源汽车、20%的光伏组件、50%的光伏玻璃均在此生产,今年上半年全省汽车产量、新能源汽车产量、汽车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
企业生态的“繁茂度”同样凸显。截至目前,安徽规上工业企业达近2.5万户,较2020年增长近四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3万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0户,居全国第8位,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梯次发展格局。
国际+区域联动 “朋友圈”扩容激活合作新动能
“开放”是本届大会的另一核心关键词。继英国、韩国、法国后,斯洛伐克将作为大会主宾国参会,其副总理委托经济部国务秘书率团出席,深化中斯制造业合作;河南省作为主宾省,将通过8大板块展示超1000种优势产品,平煤神马、宇通集团、超聚变等龙头企业悉数亮相,推动皖豫产业协同。
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安徽省外办(港澳办)副主任杨小琳透露,目前已有德国、法国、韩国等超4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外宾确认参会。大会还将举办国际商协会大会、皖德中小企业合作对接会等活动,聚焦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为安徽企业“走出去”搭建桥梁。
区域合作方面,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赵学东用“5大优势、7大支柱”概括其产业实力: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的“全链条能力”、全国第2的技能人才规模、新能源客车全球销量第一、盾构机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我们希望通过主宾省展区,让更多企业看到豫皖合作的潜力。”赵学东表示。
沉浸体验+精细保障 合肥做好“东道主”

作为大会永久举办地,合肥的服务保障与“智造”展示同样值得期待。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长袁飞介绍,大会将在骆岗公园设置全空间无人体系成果互动展区,观众可沉浸式体验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无人车驾驶;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将设置10个综合展区,同步举办机器人、数字经济等市场化展,兼顾专业性与观赏性。
服务保障上,合肥精选优质酒店作为接待场所,4家定点医院开通嘉宾就诊“绿色通道”,定向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提供多语种服务。同时,合肥还设计了尊界超级工厂、蔚来F1工厂、阳光电源智慧园区等考察线路,让嘉宾直观感受安徽先进制造业生态。
距大会开幕仅剩15天,这场集“高端对话、成果发布、精准对接、沉浸体验”于一体的制造业盛会,已进入最后筹备阶段。正如常业军所言,大会将成为“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展示先进制造业成果的重要窗口”,为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海内外嘉宾正期待相聚合肥,共襄制造盛举,共创产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