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单烁
高测股份(688556.SH)于近日在上交所官网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财报显示,受光伏产业链价格下行与产能过剩影响,公司上半年营收14.51亿元,同比下滑45.16%;归母净利润亏损8855.17万元。
尽管第二季度营收环比增长11.63%,亏损收窄80.56%,但核心业务仍面临行业性压力,新兴领域产业化进程尚待验证。
业绩持续承压,细分领域展现韧性
报告期内,光伏行业整体供需失衡持续,硅料、硅片产量同比分别下降43.8%和21.4%,全行业超半数企业陷入亏损。
高测股份选择通过技术差异化维持部分竞争力,其细线化技术取得阶段性领先,例如其钨丝金刚线销量达2342万千米,占总销量77.29%,并通过实现24微米和22微米线型的量产化生产,有效推动了硅片切割过程中材料损耗的降低。
但需注意的是,在日渐严重的行业同质化竞争背景下,高测股份的金刚线业务毛利率也在持续承压。其中在代工业务方面,硅片产量26GW(行业前五),切割加工服务收入7.11亿元,但产能利用率受下游波动影响,开工率虽高于行业均值,仍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0%。
财报提示,若行业产能出清慢于预期,切割耗材价格下行压力或进一步加剧。
新业务探索:产业化进程面临挑战
财报显示,面对行业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公司不断尝试通过技术迁移拓展增量市场,只是目前来看新业务规模效应尚未形成。
具体来看,公司的设备出海方面已经初现成效,其光伏切割设备海外营收1.08亿元(市占率全球第一),但海外订单占设备总收入比重不足10%,半导体切片机、石材设备等创新业务合计营收仅1.33亿元。
另外,机器人业务的前景也有待考察:据财报,今年上半年公司复合钨丝腱绳成功摘得小批量订单,同时行星滚柱丝杠设备也处于研发之中,但财报也明确提到该业务“处于配合客户定制开发的早期阶段”,未披露订单金额及量产时间表。技术迁移虽具理论可行性,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成熟度存疑,商业化落地周期可能长于预期。
另外,研发投入持续聚焦,金额达8942万元,占营收比例为6.16%,碳化硅减薄机、12英寸半导体切片机等新品仍处于客户测试阶段,短期难以为业绩作出贡献。
政策托底背景下,产业何时复苏?
财报提到,2025年7月工信部出台低价竞争治理政策,硅料、硅片价格企稳回升,这之于高测股份无疑是利好消息,但行业的复苏与否仍存变数——
一方面,产能调整滞后的风险仍在:财报显示,公司冷拉钨丝母线产能达400万千米/月,金刚线年产能1.5亿千米,硅片加工产能63GW,若需求复苏不及预期,固定资产减值风险将上升。
另一方面,现金流压力也处于高位:应收账款21.92亿元(较年初下降9.19%),存货跌价准备计提8894.7万元,存货周转天数增至206天,较去年同期延长47天。
财报显示,新兴业务短期内无法对冲光伏主业下滑,2025年全年业绩修复需依赖行业出清加速与政策执行力度。
整体来看,高测股份在技术迭代与跨界探索中展现一定韧性,但光伏行业产能出清进程、新业务产业化速度及海外市场拓展成效,均存在显著不确定性。财报披露后,市场关注点已从“技术突破”转向“盈利兑现能力”,公司需在研发投入与现金流管控间寻求更精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