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涛
9月3日晚间,国内化工龙头万华化学(600309.SH)对外发布《关于与科威特石化工业公司合资完成工商变更登记的公告》,宣告其子公司万华化学(烟台)石化有限公司(下称“烟台万华石化”)的股权交割与工商变更正式完成。这场涉及6.38亿美元(约合46.55亿元人民币)的资本合作,不仅是中东能源巨头科威特石化工业公司(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COMPANY K.S.C. 简称“PIC”)在华最大单笔石化投资,更成为万华化学破解当前石化业务短期压力、深化国际化布局的关键落子,在全球化工行业“资源+技术”协同的浪潮中写下重要一笔。
根据万华化学公告披露的核心信息,PIC已于2025年8月28日将6.38亿美元增资款足额汇入山东省产权交易中心指定账户,而烟台万华石化则在9月3日完成了工商登记变更手续。
从股权结构来看,此次变更前后呈现出清晰的调整轨迹:变更前,烟台万华石化由万华化学100%全资持股,认缴出资额为29.79亿元人民币;变更后,公司总认缴出资额增至39.72亿元,其中万华化学仍保持绝对控股地位,持股比例75%,PIC则以9.93亿元的认缴出资额获得25%股权,正式成为战略股东。

作为此次合作的关键一方,PIC的背景实力为合作增添了厚重筹码。公开资料显示,PIC是科威特石油公司(KPC)的全资子公司,而KPC自1980年成立以来,便整合了科威特石油部门的所有国有元素,成为全球主要石油能源集团之一,核心业务覆盖科威特境内所有碳氢化合物资源的勘探、生产与销售。
从具体产能来看,KPC目前年出口液化石油气(LPG)约450万吨,年生产石脑油约1000万吨,业务网络遍及六大洲——这意味着,烟台万华石化未来将直接接入稳定的中东油气原料供应体系,从根本上缓解此前依赖多元采购带来的成本波动风险。
万华化学在公告中明确了此次合作的多重战略意图:“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公司石化业务原料供应的安全性,分散运营风险,加快国际化步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同时配合KPC推进“油转化”战略。
此次工商变更的落地,并非一次孤立的资本操作,而是万华化学与科威特石化系企业十年合作历程的必然升级。回溯双方的合作脉络,2013年是关键的起点——彼时,万华化学与KPC签署了LPG长期供应协议,成为国内首家直接参与中东LPG资源配置的企业。这一协议不仅为万华化学构建起“波斯湾—黄渤海”的能源运输通道,保障了烟台万华石化初期的原料需求,更推动万华化学成为国内首家拥有沙特合同价格(CP)定价推荐权的企业,打破了国际巨头对LPG定价的长期垄断。
从2025年4月25日双方签署合资协议,到8月28日资金足额到账,再到9月3日工商变更完成,四个多月的高效推进,也体现出双方对合作的迫切性与共识。在4月25日的签约仪式上,科威特石化工业公司首席执行官Nadia Al Hajji表示:此次合资意义重大而深远。她强调了该目的战略重要性,指出该项目不仅能通过合资的石化资产创造价值,同时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