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 “量缩利增” 背后

渠道收缩、竞品挤压,康师傅转型路在何方?

文 | 新消费财研社

2025年中期,康师傅控股交出了一份看似“矛盾”的成绩单。一方面,总营收下滑净利润大增,另一方面,方便面、饮品两大核心业务同步呈现“量缩利增”的特征。

这份数据背后,是康师傅在消费市场承压背景下的提价换利策略。2024年,康师傅经典桶面从4.5元涨到5元,1升装冰红茶更是从4元直接跨上5元大关,在这背后隐藏着惊人的11%-20%的涨幅比率。

在业绩说明会上,康师傅管理层坦承,1升装冰红茶原先4元的售价“太便宜”,而将价格提升到4.5元“就能改善好几个毛利率百分点”,涨价成为康师傅拉动利润的明确手段。

但是,当成本优化空间渐趋收窄,康师傅将如何平衡利润与增长,亦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跑输统一?康师傅方便面营收下滑,饮品收入转跌

康师傅方便面通过提价实现了0.7个百分点的毛利率提升,然而在收入层面却付出了代价。提价策略未能止住营收下滑,反而促使价格敏感消费者转向竞品,市场份额因此流失。这也揭示了康师傅提价策略的矛盾性,虽有益于短期利润结构,却以牺牲市场占有率和整体收入增长为代价。

今年上半年,康师傅营收400.92亿元,同比下滑2.7%,但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长20.5%至22.71亿元,同时毛利率提升1.9个百分点至34.5%,创近年同期新高。​

占总营收 33.6% 的方便面事业营收 134.65 亿元,同比降 2.5%,毛利率升至 27.8% 推动溢利增 11.9%;贡献 65.7% 营收的饮品事业营收 263.59 亿元,同比降 2.6%,毛利率 37.7% 的提升带动溢利增19.7%。​

分业务来看,作为康师傅两大核心业务的方便面和饮品,今年上半年营收均出现了下滑。​

其中,方便面业务营收为 134.65 亿元,同比下降 2.5%,占集团总营收 33.6%。期内因产品升级调价,使方便面毛利率同比提高 0.7 个百分点至 27.8%。由于毛利率同比提高带动,令方便面事业 2025 年上半年的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同比提高 11.9% 至 9.51 亿元。​

康师傅表示,方便面业务营收下滑,主要受到市场承压与产品结构调整影响。从细分品类来看,呈现出明显的结构差异。其中,容器面收入同比下滑 1.25% 至 67.71 亿元;高价袋面收入同比下滑7.16% 至 50.92 亿元;而中价袋面收入则同比增长 7.95% 至 13.72 亿元;干脆面及其他收入同比增加 14.43% 至 2.30 亿元。​

从产品结构调整角度看,康师傅高价袋面销售额连续下滑,或因在当前消费环境下,消费者对价格更为敏感,高价产品的市场接受度降低。中价袋面和干脆面及其他品类销售额增长,表明康师傅在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中低价产品供应,以迎合消费者需求。​

事实上,自2023年开始,康师傅的高价袋面的销售便开始承压,收入呈现负增长态势。2024年7月,康师傅正式对旗下的高价袋面中的经典系列方便面涨价。根据此前媒体走访的情况,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在广州市场均袋批发价上涨了约0.21元,均桶批发价上涨约0.42 元。​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康师傅方便面业务营收下滑,但统一、日清的方便面业务仍保持增长。其中,统一将方便面和方便食品统一归入食品业务,今年上半年,统一食品板块营收同比增长8.79%至53.8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了32.17%至1.89亿元。5元以上高端产品占比提升至44%,与康师傅高价袋面下滑形成反差。

饮品业务方面,今年上半年,康师傅饮品业务营收为 263.59 亿元,同比下降 2.6%,占集团总营收 65.7%。期内透过原材料有利与管理效能提升,使饮品毛利率同比提高 2.5 个百分点至 37.7%。由于毛利率同比提高,令饮品事业 2025 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同比提高 19.7% 至 13.35 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2020年上半年以来,康师傅饮品业务再次出现收入下滑的情况。

2024年上半年,康师傅饮品业务表现强劲,收益270.6亿元,同比增加 1.7%。其中,作为其饮品业务第一大板块的茶饮料,对其整体收入增速造成了拖累。今年上半年,康师傅茶饮料收入同比减少了6.34%至106.70亿元。​

此外,康师傅包装水收入同比下跌6.05% 至 23.77 亿元;果汁收入同比下跌 13.01% 至 29.56 亿元。这也是其包装水和果汁连续两年收入下跌。同期,其碳酸及其他饮料收入同比增长 6.27% 至 103.56 亿元。​

对于康师傅饮品业务下滑,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康师傅整个基本盘应该还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没有抓住饮料的风口。目前,康师傅的品牌效应、规模效应、粉丝效应以及产业链完整度都不错,需要加快创新升级迭代的速度与质量。​

上半年陷多起食品安全风波​

2025年上半年,对康师傅而言不仅业绩承压,更是其食品安全防线屡受冲击的“多事之秋”。接连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这家食品巨头在质量管控与消费信任之间面临的严峻挑战。

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比较典型食品安全事件如下:

2月​​,有消费者发现​​未开封的康师傅藤椒牛肉面面饼上,竟有一只被调料包裹的完整苍蝇​​,疑似生产过程中混入。康师傅客服回应称将“登记反馈”。

​​5月​​,消费者在官方旗舰店购买的脆海带辣香锅牛肉面中,​​连续两桶面饼均出现头发异物​​,康师傅提出赔偿12元的方案,但遭消费者拒绝。

​​6月​​,有消费者在食用桶装牛肉面时发现​​发臭发酸的黑色异物,随后因急性肠胃炎就医​​。康师傅售后要求其提供三甲医院证明及“吃泡面的证据”方能处理。

​​7月​​:消费者在长沙购买的康师傅牛肉面中发现​​疑似霉斑的脏污​​。尽管厂家及时反馈,但赔偿方案未能获得消费者认可对于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而这些并非今年的个案​​。回望康师傅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食品安全、生产安全问题也是屡见不鲜。

从2008年的“优质水源”实为自来水,到2014年确认部分产品使用地沟油原料的“馊水油事件”,再到2022年方便面中惊现老鼠屎的曝光,以及2025年3月因其重庆工厂安全管理疏漏导致工人高坠身亡被罚。​​一系列事件共同勾勒出其在生产安全与质量管控环节存在的系统性问题​​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食品安全是食品企业的生命线,屡出问题会严重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长此以往将对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造成冲击。康师傅需要全面排查生产流程,加强质量管控,重塑消费者信心。​

渠道收缩与竞品挤压

康师傅陷入健康化转型迷局

经销商网络的持续萎缩,也折射出康师傅业绩下滑背后渠道策略的深层困境。

从 2021 年的 80726 家到 2025 年中的 63806 家,四年半时间减少16920 家,平均每年流失超 3700 家。这种收缩并非单纯的 “优化低效终端”,更暗含渠道控制力弱化的危机。直营零售商同期减少 1499 家,进一步削弱了终端覆盖能力。

对比之下,竞争对手正在加速抢占市场空白。统一不仅实现营收 10.6%、净利润33.2%的双增长,其为山姆、胖东来等定制的代工业务更是暴增159.5%。这种差异印证了市场的微妙变化,当康师傅试图通过涨价维持利润时,竞品正通过精准的产品定位和渠道渗透蚕食份额。

渠道话语权的旁落还体现在价格体系的失控上。尽管管理层在业绩会上坚称 “1L 装冰红茶卖4元太便宜”不会降价,但市场终端已出现松动。据公开报道,部分量贩超市将价格回调至3-3.5元。这种厂家与终端的价格博弈,不仅损害品牌一致性,更暴露了提价策略与消费环境的脱节。

面对市场变局,康师傅选择以加速推新应对健康化趋势,但效果却事与愿违。上半年推出的无糖冰红茶、鲜绿茶、决明子大麦饮等十余款新品中,仅有少数进入细分赛道前列,因为这种“一年推10款”的激进策略很容易导致资源过度分散。

对比行业中其他玩家,在无糖茶领域,农夫山泉以“100% 真茶萃取”站稳脚跟,元气森林凭借减糖概念分流年轻用户;在功能性饮料市场,康师傅的“9.0 电解碱性水”未能撼动东鹏特饮、佳得乐的地位。反观统一,聚焦汤达人、茄皇等核心单品的微创新,反而实现持续增长。这种对比揭示出快消行业的底层逻辑,在存量市场,精准聚焦比盲目扩张更有效。

与此同时,康师傅方便面业务的健康化尝试同样步履维艰。尽管推出“0油炸”鲜 Q 面,但其核心产品红烧牛肉面仍难摆脱高油高盐的标签。而外卖行业的持续复苏,进一步挤压了方便面的生存空间。世界方便面协会数据显示,中国方便面消费量从 2020 年的 472.3 亿份降至 2023 年的 431.2 亿份,行业萎缩趋势明显。

在业内看来,康师傅要想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仍需在产品创新、渠道拓展、品牌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同时,如何妥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重塑消费者信心,也将是康师傅未来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